论软件产品线技术
摘要:
本人作为某软件公司负责人之一,通过对位于几个省的国家甲级、乙级、丙级设计院的考查和了解,我决定采用软件产品线方式开发系列《设计院信息管理平台》产品。
该产品线开发主要有如下功能:1)知识、资源管理平台;2)内部管理平台;3)基于WEB的办公平台。软件产品线最难开发的是核心资产的分析与建模,如何从用户重多不同需求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如何使得核心资产通过继承、参数化等方式能够组装成用户实际需要的产品,我以及我们公司的系统分析员做了大量工作。概括起来我们用了如下三种方式:
(1)加强核心资产开发的灵活度,部分产品作成用户能够自定义的功能,彻底免除产品化时的问题,但这样做难度很大,实施周期长;
(2)说服客户微调管理模式,以使得管理适应我们的产品线功能。这样做无疑是“双赢的”,但是实际不见得会行得通;
(3)根据流程最长的需求开发所有需要的构件,构件间的接口做成松藕合。演化成产品时进行构件组装。
正文:
本人所在软件公司于2003年6月承接了某《化工乙级设计院管理平台》工作,主要功能包括:1)知识、资源管理平台:2)内部管理平台:3)基于WEB的办公平台。该项目于2004年2月成功投入运行,得到客户的肯定。该项目的开发成功以及通过与该设计院员工的接触,对我触动很大。我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与其他负责人研究后,决定进入“设计院信息工程”这样的一个行业领域做深度软件产品开发。理由有如下几点:
1)设计院是一类知识技术密集型单位,员工素质较高,管理比较规范,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性能良好的局域网平台,具备了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2)设计院的图形工作站所用的二维、三维软件或其它工程计1尔算软件都用正版软件且价格比较昂贵,高层领导他们有支付软件费用的观念;
3)设计院开发一个项目,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实施、项目交付、到项目后期支持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产生巨量的、非常重要的各类文档(比如可行性分析报告、进度计划、项目条件、变更记录、会议纪要、计算书)和大量工程图,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这些资料要提供给项目开发人员查阅或使用、修改,这些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资料既是知识、技术的承载体、又是法律的承载体;这些资料保存年限是30年或更长。目前设计院大都设立专门的部门,但基本都是采用手工管理。
4)设计院的客户在项目开发期间以及项目上线以后一段时间都希望得到良好的技术服务。技术支持既包括现场技术服务,也包括远程服务。现在的远程技术支持是很被动的接听客户电话、传真或EMAIL,没有建立专门的平台也没有进行规范管理。
有了对设计院内部运作的一般了解后,我们将已经开发成功的某《化工乙级设计院管理平台》精简做成演示原型,我带着这个原型以及对《设计院信息管理平台》的设想来到本市各类设计院:省级建筑设计院、市级建筑设计院、省级电力设计院、省级化工设计院、大型企业内部设计院等大大小小20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该管理平台的认可度。我感到很欣慰的是80%的设计院高层领导对我们的产品设想有兴趣,并提出了针对自己单位的需要扩充或压缩的功能。随后的一个多月我带着补充修改后的原型产品,来到另外几个省会的设计院征求意向,结果:1)大部分的设计院目前没有完善的管理平台;2)如果我们真能设计出满足他们需要的产品,他们有兴趣购买。
通过持续2个月的调查我们公司于2004年5月决定投入这个行业的软件开发,因为要开发大量类同的软件产品,公司决定采用软件产品线开发。我们的对该系列产品的设想是:
设计院管理平台
设计院管理平台
国家甲级设计院(或称工程公司)
化工设计院建筑设计院
化工设计院建筑设计院电力设计院
国家乙级设计院丙级设计院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不同级别的设计院规模大小、管理模式、职能部门、待管理的资源区别非常大,国家甲级设计院除了设计以外,还能做技术咨询、工程总承包、建设监理、设备材料供货等工作,承接国际性工程。而丙级设计院一般隶属于相关厂矿企业,只能做本单位的项目开发,所以管理规模、管理资源相对较少,乙级设计院则界于两者之间。在同级别的设计院中,则因为设计院的性质不同,开发所采用的步骤和侧重点不同。该系列产品主要功能:
1)知识、资源管理平台:管理内容包括工程图纸、各类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条件变更单、项目会议纪要、来往传真等)、标准图库、标准及规范、招投标书、合同等;
2)内部管理平台:包括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员工绩效管理等3)基于WEB的办公平台:用于对客户的远程技术支持、保持与关键设备供应商、国家级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