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
2024.20
因“境”而“优”,道法也灵动
——情境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应用方法
崔旭明
[摘要]情境式教学强调课程专业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以情境空间强化学生内驱动力,在无形之中发展学生内在素养。情境式教学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契合新课标要求,是教师深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本文从优设问题情境、构造灵动情境、融入现实情境、创编故事情境等不同角度入手,论述了如何因“境”而“优”,构建更灵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建议与方法,旨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DOI:10.16704/ki.hxjs.2024.20.010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利用现实情境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活动,有更强的开放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这便有效切合小学道德与法治(下文简称“道法”)课程教学特点,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引领提供了便利。该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中,真正理解道法知识理论,让课本更接近实际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在获取道法知识理论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其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转化,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道法学科素养。在小学道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应用情境式教学模式。
一、引起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北宋科学家张载有言,“学则须疑”。设置疑点,挑起思维矛盾,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小学道法教学中落实情境式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道法情境式教学活动推进期间,教师需关注情境的启发性,巧设悬念,引入问题,让学生在对情境问题的发现、思考及解决中提升自我。
(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学生的学的起点和催化剂,做好问题设计工作是教师优设问题情境的前提。在设计情境问题时,教师需遵循启发性、结构性、生本性原则,以符合学生兴趣特点
的问题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以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心中的‘110’”课时教学期间,教师设置了一些引导性问题:(1)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需要警察帮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你做了什么?(2)拨打 110后,如何有效报案?(3)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打110吗?(4)什么情况下必须打110?问题(1)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进而对如何找警察帮助产生好奇;问题(2)的设计在于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明确求助的正确方法与步骤;问题(3)和问题(4)的设计则是让学生在知道报案方法后,理性地看待拨打110报案问题。设计的这些问题循序渐进,难度递增,既让学生在反思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生活经验与课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引发了学生对“110”社会作用的批判性思考。
(二)问题的解决
在基于问题的情境课堂中,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在此期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教具,构建沉浸式互动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和参与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获得相应的知识与经验。
比如,在“学会沟通交流”课时教学中,教师先以多媒体展示了篮球赛上,三个同学因看法不同而争吵的视频,以视频引入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视频,并说一说:视频中的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若此时你是他们其中之一,你会如何化解现实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各
▲
▲
·76·
中国知网https:Wki.net
2024.20
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
个组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还原问题情境,进行情境表演,演示解决同学间矛盾和分歧的方法与步骤,在演的过程中思考判断问题解决方法的有效性,完成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自我修改与完善。之后,组织各组利用“表演+策略讲解”的方式展示本组探究成果,在分享展示中完成智慧交锋,在交流讨论中借鉴优秀经验,在作品评价中建立对“如何有效交流与沟通”问题的理性化认知。通过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构建了沉浸式互动情境。在沉浸式的问题情境体验中,学生不仅主动融入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试错及总结,也在角色扮演中自觉调动个人知识经验,形成了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在感悟解决问题的独特心路历程中,获得了情感上的丰盈、情商上的提高。
(三)问题的反馈
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需要有效的问题反馈。教师需基于问题解决现实,设计适宜的交流展示活动,以展代评,做好问题解决情况反馈工作,从而保证基于问题情境的小学道法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主动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