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内容;Stroke;脑卒中流行状况;脑卒中分类;脑出血〔CT平扫〕;缺血性脑梗死〔CT平扫〕;预防卒中,预防卒中复发,
减少死亡,减少致残,
迫在眉睫!;中国是卒中高发国家;缺血性脑卒中已是沉重的社会负担
2003年直接医疗费用高达237亿元;卒中复发率高:多达41.5%患者再发卒中;约一半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脑卒中;宁波市2005~2021年脑血管病发病、死亡率;脑血管病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及干预建议;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一、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建议:;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二、心脏病;建议:;三、糖尿病;糖代谢分类标准〔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建议:;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四、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标准;处理原那么;建议:;五、吸烟;建议:;六、饮酒;建议:;七、颈动脉狭窄;建议:;八、肥胖;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
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建议:;九、其他危险因素;其特征性因素包括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糖耐量异常〕等。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的病理根底,故又被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目标在于:〔1〕控制其病因〔如肥胖、体力活动过少〕;〔2〕治疗与之同时存在的非脂质和脂质危险因素。;〔三〕缺乏体育活动;〔四〕饮食营养不合理;〔五〕口服避孕药;〔六〕促凝危险因素;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既往有脑卒中/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8项〔每一项得1分〕:
〔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心瓣膜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有脑卒中家族史。;筛查与干预流程;1、医师接诊;
2、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3、完善实验室检查,脑、颈血管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初筛,如脑、颈血管超声;
4、发现有血管病变,可选择性行CTA、MRA、DSA等检查。;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群体预防和???体干预的措施,及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对降低致残率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标准的脑卒中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简况;脑卒中健康教育;脑卒中健康教育的内容;脑卒中健康教育的方法;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2006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一〕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二〕卒中后的血压管理;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三〕抗血小板聚集;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四〕抗凝治疗;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五〕其他心脏病的干预;;大剂量联合应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可通过摄入蔬菜、水果、豆类、瘦肉、鱼类及增加了维生素的谷类食物来保证到达叶酸、VitB6以及VitB12的推荐需要量。
建议:
〔1〕合理膳食。
〔2〕对于高半胱氨酸血症者给予口服叶酸2mg/d、VitB630mg/d、VitB12500μg/d。;TIA的患者都有发生完全性卒中或二次卒中的危险,且很可能在初次卒中后两周内发生。因此,寻找并治疗TIA的原因,预防第二次更严重的卒中,在中青年卒中患者显得十分重要。应积极去除包括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异常、吸烟、过量饮酒、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狭窄在内的多项危险因素。一旦患者出现TIA时,应给予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血脂水平:在首次卒中发生后需积极监控血脂水平,并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使患者的血脂水平稳定在理想的范围内。药物首选他汀类以减少冠心病发生危险而间接降低心脏源性栓塞的再发风险。
血糖水平的监测与调控:研究认为血糖水平大于140mg/dl的患者,卒中再发的风险升高。有研究认为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上下与卒中的再发与否有密切联系。
建议:
〔1〕定期监测血糖、血脂,采用饮食控制及增加体育锻炼,必要时药物治疗。
〔2〕血脂和血糖的药物干预方案可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前述;脑卒中的识别与处理;脑卒中的识别;脑卒中的院前处理;脑卒中患者的运送;现场及救护车上的处理和急救;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脑卒中急诊诊断;脑卒中急诊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