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课件.ppt
文件大小:188.5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2.21千字
文档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后缓慢

心律失常的治疗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治疗建议的分类I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指有用性或有效性的证据相矛盾和/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II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IIb类:有关证据/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有效III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见于30-40%AMI患者,特别是下壁心梗患者和右冠再灌注时,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传导阻滞:AMI者中的发生率:6-14%;预示住院时死亡率增加(早期死亡率),可能与心肌的广泛损伤有关,对远期死亡率的影响不明。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AMI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治疗:阿托品起搏器治疗:①经皮临时起搏②经静脉临时起搏③永久性起搏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心动过缓时应用阿托品的治疗建议阿托品:对AMI发生后6小时内的窦性心动过缓、溶栓治疗相关的窦缓及低血压的治疗十分有效AMI时应慎用阿托品:迷走张力有提高室颤阈值和防止心梗面积扩展作用用法:缓慢心律失常多出现于下壁心肌梗死,当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时,可给予阿托品0.5-1.0mg静脉注射,必要时3-5分钟间隔应用,总量2.5mg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心动过缓时应用阿托品的治疗建议I类:1.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HR50bpm并且伴低血压、缺血或逸搏性室性心律失常)2.心室停搏3.房室结水平有症状的房室传导阻滞(II度I型或III度伴窄QRS波群的逸搏心律)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心动过缓时应用阿托品的治疗建议II类:无III类:1.房室结以下的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与前壁心梗伴宽QRS波群的逸搏心律有关)2.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临时起搏的治疗建议起搏治疗不能降低与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相关的死亡率在有选择的高危病人,起搏治疗能防止低血压、急性心肌缺血与缓慢性心律失常有关的室性心律失常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临时起搏的治疗建议一、经皮临时起搏:以备用方式用于可能不稳定的患者,目的为预防性和暂时性的I类:1.窦缓(50bpm)伴低血压(SBP80mmHg),药物治疗无效2.II度II型AVB3.III度AVB4.双束支传导阻滞5.新发或与年龄无关的CLBBB、CRBBB+LAB、CRBBB+LPB6.CLBBB/CRBBB+I度AVB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临时起搏的治疗建议IIa类:1.稳定性窦性心动过缓(SBP90mmHg,无血液动力学变化,药物治疗后无恶化)2.新发或与年龄无关的CRBBBIIb类:新发或与年龄无关的I度AVBIII类:无并发症的AMI且传导功能正常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临时起搏的治疗建议二、经静脉临时起搏:I类:1.心脏停搏2.有症状的窦缓(窦缓伴低血压、II度I型AVB伴对阿托品治疗无反应的低血压)3.双束支阻滞(任何年龄的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伴交替性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4.新发或与年龄无关的双束支阻滞,并有I度AVB5.II度II型AVB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临时起搏的治疗建议IIa类:1.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新发或不肯定者)2.右束支传导阻滞伴I度AVB3.新发或不肯定的左束支传导阻滞4.室性心动过速,为做心房或心室超速起搏5.对阿托品无反应的反复发生的窦性停搏(3秒)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临时起搏的治疗建议IIb类:1.任何年龄组的双分支阻滞2.新发或任何年龄组的孤立性右束支阻滞III类:1.I度AVB2.血液动力学正常的II度I型AVB3.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4.AMI前存在的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永久起搏的治疗建议AMI时临时起搏并不是永久起搏的指征AMI时出现传导障碍者的长期预后不良,主要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出现传导障碍者因心衰或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风险增加永久起搏的指征与传导阻滞的程度和类型有关,并不取决于症状AMI后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永久起搏的治疗建议I类:1.AMI后希氏-浦肯野系统的持续II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双束支阻滞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2.一过性高度(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3.任何水平有症状的传导阻滞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