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无创呼吸机使用流程.pptx
文件大小:2.9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2.44千字
文档摘要

无创呼吸机使用流程演讲人:日期:

目录CONTENTS01适应症与禁忌症评估02设备准备与调试03患者操作步骤04运行监测与调整05并发症应对措施06停机与维护规范

01适应症与禁忌症评估

患者筛选标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患者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神经肌肉疾病等。手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如拔管后的上呼吸道手术患者。其他如药物或酒精中毒导致的呼吸抑制等。

患者需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以改善通气。严重低氧血症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可能加重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创呼吸机不能替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心跳或呼吸停止无法佩戴鼻罩或面罩进行无创通气。面部创伤或畸形禁忌症识别要点

患者教育与培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无创呼吸机的使用、保养及注意事项的培训,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和配合治疗。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初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睡眠监测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评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的类型和程度。专业医生确认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睡眠监测结果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确认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适应症确认流程

02设备准备与调试

根据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类型和程度,预设合适的正压通气压力。预设压力主机参数预设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预设合适的呼吸频率。预设呼吸频率根据患者吸气时间和呼吸周期,预设合适的吸气时间。预设吸气时间根据患者需求和环境湿度,预设合适的湿度。预设湿度

呼吸管路连接呼吸管路连接主机将呼吸管路连接到主机的输出接口。呼吸管路连接面罩将呼吸管路连接到面罩的进气口。检查管路连接检查呼吸管路连接是否紧密,防止漏气。管路固定将呼吸管路固定在患者头部上方,避免管路弯曲或压迫。

根据患者脸型和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将面罩佩戴在患者面部,调整面罩的松紧度和角度,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用手捂住面罩,检查面罩是否有漏气现象。让患者佩戴面罩进行呼吸,询问患者是否感到不适或漏气。面罩适配性测试面罩型号选择面罩佩戴面罩漏气测试面罩舒适性测试

03患者操作步骤

仰卧位患者侧卧,身体与床面成30度角,使气道更加通畅,有助于呼吸。侧卧位半卧位患者上半身抬高30-45度,有利于呼吸肌的放松和胸腔的扩张。患者平躺于床上,全身放松,头部稍微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调整标准

鼻罩选择根据患者鼻梁高低、脸型大小选择合适的鼻罩,确保佩戴舒适、不漏气。佩戴方法将鼻罩紧贴鼻梁,将固定带扣在头顶,调整松紧度,使其紧贴面部。面罩固定面罩应与面部轮廓紧密贴合,避免漏气,但也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检查面罩佩戴后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应重新调整面罩位置。面罩佩戴固定技巧

开机后压力调节初始压力设置根据患者情况,设定较低初始压力,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压力。压力逐渐升高根据患者呼吸情况,逐渐调整压力,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呼吸频率设置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使呼吸更加舒适、自然。实时监测开机后需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参数或关机检查。

04运行监测与调整

ABCD潮气量衡量通气效果的基本参数,正常值为5-7ml/kg。通气效果评估指标氧饱和度反映患者血氧水平,正常值为95%以上。呼吸频率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二氧化碳分压反映通气效果,正常值为35-45mmHg。

漏气补偿策略调整面罩确保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避免漏气。增加压力漏气监测适当提高压力水平,以减少漏气。实时监测漏气情况,及时调整参数。123

设置报警界限当监测参数超出报警界限时,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参数、检查患者等。报警响应措施报警记录与分析记录报警事件,分析报警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报警界限。报警参数管理

05并发症应对措施

根据患者脸型和鼻型选用面罩,避免漏气和压迫。选用合适的面罩皮肤压伤预防方法面罩为硅胶制品,长时间使用易老化,应定期更换。定时更换面罩避免面罩压迫皮肤,可将呼吸机管路固定于床架上。摆放位置合适使用面罩前,先清洁面部皮肤,避免油脂和污垢影响密封效果。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食用产气多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饮食调整必要时可给予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吗丁啉等。药物治导患者张嘴哈气,以减轻胃肠胀气症状。减压排气严重胃肠胀气可考虑暂停肠内营养,改为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胃肠胀气处理方案

人机对抗调整原则逐步适应初次使用呼吸机时,压力应从较低水平开始,逐渐增加至适宜水平。呼气同步调整呼吸机参数,使呼气与呼吸机同步,减少人机对抗。自主呼吸鼓励患者自主呼吸,减少呼吸机辅助通气,促进肺功能恢复。舒适体位调整患者体位,使其处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