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1部分:交流电磁场检测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282.3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4.32千字
文档摘要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1部分:交流电磁场检测》(征求

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背景、起草过程等):

1、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依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综通科技[2023]111号文《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

达2023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下达的项目计划,项目

编号为能项目名称为“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1部分:交流电磁场检测”。本

项目是制定项目,主管部门为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委会,归口单位为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TC262),计划周期:24个月,计划完成时间为2025年。

2、制定背景

承压设备表面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在工程实

践中仍缺乏有效的缺陷非接触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特别是在缺陷长度和深度精确测量方面

存在明显不足。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同时实现表面缺陷长度和深度测量的

电磁无损检测方法,在承压设备安全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技术尤其适用于表

面粗糙、高温环境以及非接触检测等特殊工况,已成为承压设备表面缺陷检测的首选方法之

一。为规范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亟需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

以弥补当前标准体系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目前国外已经将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视为有效的无损检测手段并建立了相关标准体系,

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特种设备、核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反响良

好。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E2261-03)),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美国无损试验协会

(ASNT),法国无损检测协会(COFREND)等均建立了交流电磁场相关检测技术标准。

同时,国内关于金属结构领域交流电磁场技术的应用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关于交流电磁

场检测技术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现行的标准主要处于地方、协会和企业阶段,如中国潜水打

捞行业协会制定《水下钢结构交流电磁场裂纹检测规范》,山东省制定地方标准《金属结构

交流电磁场检测规范》,中核集团制定《核设施薄壁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交流电磁场检验》,

各类标准存在不同的规程及要求,标准体系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建立统一化的交流

电磁场检测技术能源领域行业标准,推动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在国内承压设备检测上的应用。

3、主要工作过程:

1

3.1起草(草案、调研)阶段

计划下达后,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负责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2024年3月公开

征集编写专家,遴选出优势团队后确定了标准编写原则和分工。基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

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高温异种钢焊接接头表面裂纹交流电磁场

定量检测技术研究》(资助号:2022MK210)等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结合相关单位开展的

大量调研、实验数据、实际工程检测应用经验等,通过全面的比对、梳理和归纳,起草组于

2024年10月提出了工作组讨论稿。2024年11月1日组织标准工作组召开讨论会,对标准

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及修改,并确定标准试验验证方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12

月~2025年4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昌航空大学、清华

大学、济宁鲁科检测器材有限公司和图迈检测技术(成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相关的

标准验证试验,进行项目试验验证,并在此期间多次与本工作组成员、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SAC/TC56)该技术标准起草组以及全国试标委无损检测仪器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22/SC1)该技术仪器标准起草组等再次通过会议、电子信件、电话等方式沟通对

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及审查。2025年4月,结合试验结果,经过工作组成员反复讨论、多

次协商,完成了标准草案初稿和编制说明。

2025年5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召开线上会议对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讨论,完成

讨论稿的修改,经内部讨论达成一致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报全国锅炉压力容器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3.2征求意见阶段

/

4、本标准起草单位:

/

5、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为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通用方法标准之一,遵循“国际接轨、广泛参与、合理易用、

服务产业”的标准编制原则,充分考虑企业、使用单位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对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