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操作指南
1.0适用范围与主要内容
本操作指南明确了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执行方式及具体规范,适用于各类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周期性保养工作。
2.0维护保养基本原则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遵循日常保养与周期性保养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0维护保养实施规范
3.1日常保养实施要求
责任主体:日常保养由设备所属单位统筹组织,具体操作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完成。
作业时间:保养作业需在每班作业前后进行。
作业内容:以清洁、检查为核心,具体项目参照各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执行。
记录要求:保养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详细填写《机械设备日常保养记录卡》。
3.2周期性保养实施要求
责任主体:周期性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协同设备管理部门人员共同实施。
周期管理:各类设备需按本指南规定的时间周期或作业量要求准时进行保养。
申报流程:操作人员需提前1-2天向本单位设备管理员口头申报保养需求。
作业执行:设备管理员需结合设备技术状态,组织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按《定期保养规程》逐项作业;涉及总成部件拆检时,需参照《机械设备修理作业指导书》(COP9.4—01)执行。
质量检验:作业完成后,由设备管理员组织运转试验,检验不合格者需重新保养。
记录要求:检验合格后,操作人员需在《机械设备定期保养记录卡》中详细记录保养类别、时间及参与人员等信息。
4.0机械设备维护保养规程
一、塔式起重机维护保养规程
1.日常保养项目
检查地脚螺栓、标准节螺栓紧固情况;
排查各联动部位、滑动部位及滑轮、钢丝绳(含小跑车钢丝绳)运行状态;
对指定部位进行润滑,加注润滑油;
检查配电箱配电系统及接线端子(确保无松动、绝缘良好);
检查电缆完整性;
清洁设备各部位尘土及油污;
作业后清理驾驶室。
2.周期性保养项目(每200小时)
检查各联接件、紧固件及接地接零装置;
钢结构检查:螺栓紧固度、构件变形情况、焊缝裂纹排查;
机械系统检查:减速器、限位开关、回转支承运行状态,开口销及钢丝绳安全性;
制动器维护:刹车片磨损量检测、接触面积检查及间隙调整;
控制器维护:更换磨损严重的接触子与磨擦片,调整触头间隙;
限位开关功能测试:确保触点开闭可靠。
二、施工升降机维护保养规程
1.日常保养项目
确保小齿轮与压轮在驱动底板上固定牢固;
检查制动器制动力矩、减速器油位及电缆状态;
测试吊笼门与围栏门联锁装置、上下行程开关及对重断绳保护开关功能;
校准导轨架限位块位置;
检查对重导向滚轮调整及固定情况;
作业后清洁驾驶室。
2.周期性保养项目(每250小时)
检测齿轮与齿条磨损程度,必要时更换小齿轮;
检查蜗轮减速器蜗轮磨损情况;
对指定部位进行润滑;
评估钢丝绳安全性;
对施工电梯垂直度进行测量。
三、砼输送泵维护保养规程
1.日常保养项目
清洁机身,清除各部油污;
对指定部位润滑,加注润滑油;
紧固各部螺栓,检查油路管道工作状态;
校验各部仪表运行数据。
2.周期性保养项目(每150小时)
清洗分配阀运动磨擦部件,调整间隙并更换磨损件;
拆检搅拌轴承,清洗换油,检修料斗;
更换推送活塞,解体维护推送机构,更换密封件;
清洗水系统;
分动箱清洗换油,更换密封件,检查液压油滤清器;
拆检油马达支座轴承及密封部件,更换磨损件。
四、混凝土搅拌机维护保养规程
1.日常保养项目
重点润滑开式齿轮及滚筒滚道;
检查电路、控制线路及接地系统,测试各部位限位器功能;
紧固各部螺栓,调整三角皮带松紧度,检查钢丝绳状态;
试运转检测传动机构、离合器及制动装置可靠性;
确保搅拌罐运转平稳,滚轮四点接触良好,齿轮啮合正常;
作业后清洗搅拌罐及料斗,检查料斗轨道运行情况。
2.周期性保养项目(每100小时)
检测离合器与制动带磨损程度;
评估钢丝绳磨损情况,检查接头牢固性,必要时更换;
检查三角皮带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疏通滑动轴承润滑油孔;
检修给水系统密封性;
确保行走轮转动灵活、安装牢固。
五、配料机维护保养规程
1.日常保养项目
检查衡器运行是否卡顿;
确保承重台面自由摆动,清洁台面及输送带;
紧固各部位螺栓;
作业后清洁机身。
2.周期性保养项目(每480小时)
对指定部位加注润滑脂;
全面检修衡器;
检查输送传动带破损情况,及时更换;
修复或更换损坏料斗部件。
六、卷扬机维护保养规程
1.日常保养项目
润滑指定点位,清除机体污垢;
紧固各部螺栓,检查钢丝绳状态;
检查电路、控制开关及接地系统;
测试离合器与制动器操纵杆灵活性及可靠性;
试运转2-3分钟,观察运行状态。
2.周期性保养项目(每300小时)
调整制动器间隙,确保制动轮与制动带配合良好;
检查离合器磨擦片磨损情况,调整间隙;
检测钢丝绳卷筒支承轴承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