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265.16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9.43千字
文档摘要

《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编制说明

1任务背景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复杂曲面零件的高精度加工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航空航天、精密模具、医疗器械等行业,对曲面轮廓精度、表面质量及加工效率的要求极为严苛。传统磨削设备在五轴联动控制、微米级定位精度及动态稳定性等方面难以满足复杂曲面的高精度磨削需求,易导致加工效率低、表面一致性差、工艺稳定性不足等缺陷。

随着多轴数控技术、缓进给磨削工艺及精密伺服控制系统的突破,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凭借联动轴数≥5,多轴同步联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优势,显著提升了复杂曲面的加工精度(如X/Y/Z轴定位精度达0.004mm)与工艺适应性。该类设备通过集成高刚性蜂窝式结构床身、超精密主轴系统、闭环光栅反馈控制及智能温控冷却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设备的精度衰减、热变形及振动干扰等问题,同时支持砂轮自动修整、油雾回收、随动冷却等先进功能,大幅提升了加工的可靠性与自动化水平。

然而,当前市场对多轴缓进磨削中心的技术要求尚未形成统一规范,设备设计、制造及验收标准参差不齐,导致部分设备性能不达预期、兼容性差,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如防护等级不足、电气安全缺失)。现有国家标准(如GB/T17421系列)虽涵盖机床基础检验规则,但缺乏针对多轴联动、缓进给工艺、复杂曲面磨削等特性的专项指标,难以全面指导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为此,制定《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标准,旨在整合行业技术经验,明确设备关键性能参数(如轴定位精度、冷却系统效能、安全防护等级)、功能要求(如数控系统联动能力、砂轮修整自动化)及检验方法,为设计、制造与验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标准化推动技术创新与质量升级,降低设备选型与维护成本,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我国高端数控装备的国际化竞争奠定技术基础。

2任务来源

本标准编制任务来源于浙江省自动化学会于2025年2月28日下达的浙自学标委[2025]1号《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标准起草任务书》,归口单位为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标准技术工作委员会,标准名称为《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起草任务书号:ZJAA2025002。

3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杭州莱格曼特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科技大学、杭州芝元机电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德欧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华正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合大铸造有限公司、杭州明捷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汉威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荣、李强、徐海峰、刘静、胥宗涛、倪敬、蒙臻、张振、安晨辉、章辉、李飞、王善良、魏铭、来国伟、王西奎、李依、胡东海、徐华高。

4主要工作过程

4.1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

根据任务要求,杭州莱格曼特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组织标准编制组织工作。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从2023年2月份积极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经过近2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并最终由杭州莱格曼特科技有限公司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同时,根据本公司多年的产品研制经验,主导起草了《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草案),提交浙江省自动化学会。

4.2第一次编制讨论及项目立项

2025年4月21日,由浙江省自动化学会组织专家组,召开立项会议,对我司《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团标进行沟通讨论,从行业发展和建立标准的必要性考虑,最终通过了我司《柔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团标立项,确定了标准的工作内容、工作思路以及后续的主要工作安排。

专家组还对《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

1.制订《复杂曲面高精度多轴缓进磨削中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会后,工作组严格按照要求制定编制说明。

2.修正标准文档内容及格式。会后,工作组对标准的文档内容及格式进行了调整:使用最新的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团体标准模板。

3.根据现有草案及资料,结合各起草单位,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组织、单位的意见,开展本标准的完善工作;要继续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市场情况有非常全面和科学的认知,才能够确保

以后做出来的标准符合大部分同行的制造水平;目前标准的内容还比较单薄,需后续对相关数据进一步整理扩充。

4.3第二次工作组会议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工作组讨论会主要以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在2025年4月22日至2025年5月7日两周内,工作组成员对编制讨论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校对评审,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尤其对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