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介入栓塞用材料研究进展2025
第一部分内容总结了固体栓塞剂最新研究进展,相比千颗粒型栓塞剂,校
准微球在栓塞领域表现出独特优势[1-2],未来有望有更多产品上市。
除了固体栓塞剂外,液体栓塞剂和新型液-固转化型栓塞剂也引起了较大关
注。此外,栓塞器材也得到了发展,除了多种类型弹簧圈外,近期新兴的
微型机器人能够灵巧、准确地到达栓塞部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1栓塞器材
.1
1弹簧圈
弹簧圈是最常见的机械性栓塞器材,其经导管引导至目标血管后可发生脱
离,随即嵌在血管腔上,进而阻塞血液流动。不锈钢和铅等金属通常作为
弹簧圈核心,其具有生物惰性、不透射线性、耐腐蚀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可用千肿瘤栓塞治疗[3]。此类裸金属弹簧圈主要通过机械性作用实现
目标血管栓塞,具有较低的促血栓形成性,往往会遇到弹簧圈移位和出血
复发等问题[4]。此外,弹簧圈在放置过程中难以控制,当其发生缠绕
或移位到血流中时会增加卒中风险,甚至可能会形成难以控制的血栓[5]。
为了提高弹簧圈性能,研究人员开发了纤维弹簧圈、聚合物涂层弹簧圈、
水凝胶涂层弹簧圈和形状记忆弹簧圈。相比千裸金属弹簧圈,纤维弹簧圈
更易促血栓形成,降低了移位和出血复发风险,但部分也存在经导管输送
困难问题。聚合物涂层弹簧圈[如聚乳酸泾基乙酸共聚物(PLGA)涂层
弹簧圈]有促局部血栓形成优势,但也存在诱发炎症风险。裸金属弹簧圈
刚性大,填充率低,栓塞时血管易再通。水凝胶涂层弹簧圈膨胀性能好,
a一种可成像温敏水凝
能够有效降低血管再通风险。Zhng等[6]开发了
胶涂层弹簧圈,在低温0.9%氯化钠溶液保护下,该水凝胶可顺利通过导
管进入猪肾动脉,并在接触血液时迅速自发转化为微弹簧圈实现栓塞。12
周后复查发现,血管保持了良好栓塞状态,并无再通。形状记忆聚合物
memorypolymer,一定条件下可改变本身特定形
(shapeSMP)是在
状,并通过外界条件刺激(如温度、溶液、电等)后又可恢复为初始形状
的一类智能材料[7-8]。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将SMP用千制备栓塞材料,
如SMP泡沫基栓塞器材。SMP泡沫基栓塞器材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形状
记忆性能可调的孔隙大小和较低的致炎风险等,适用千栓塞治疗[9-10]
。
此外,通过掺杂钜或鸽等使其兼具成像性能[9]。SMP泡沫包覆的弹簧
圈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如聚氨酷基SMP泡沫包覆的铢钦诺弹簧圈经导
管输送性能好[10],吸收体液后可触发泡沫膨胀。体外血液灌注实验结
果表明,在实验进行至30s,泡沫表面已被一层密集的纤维蛋白所覆
盖,随着时间推移,至270s时血液流动完全中断。SMP泡沫的多孔结
构也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支架结构。理想的栓塞弹簧圈,应具有较好的生物
相容性,并较少引起不良反应[11]。
1.2微型机器人
近些年兴起的微型机器人能够灵巧、准确地将药物输送达人体内难以到达
的病变部位,有望在生物医疗领域获得重大应用[12-13]。微型机器人
croroboticwarm,
可被设计成微型机器人集群(misMS),并通过多个
外部驱动源(如声、光、磁等)无线引导到目标区域[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