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内蒙古开放大学(应用化工)专业社会实践报告撰写指南 2025——《XX 公司加油LNG加气站双重预防机制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x
文件大小:30.23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3.3千字
文档摘要

?作者:安全小城版权所有,付费使用,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截取、下载,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行为。

PAGE

PAGE1

《XX公司加油加气站双重预防机制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以下是结合内蒙古开放大学《社会实践撰写要求》及论文主题《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研究——以XX公司加油加气站为例》,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详细指南:

一、明确实践目标与内容

1.实践主题

XX公司加油加气站双重预防机制应用实践调查

2.实践目的

掌握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的实际操作流程;

验证双重预防机制在加油加气站场景中的有效性;

收集具体数据支撑毕业论文写作(如隐患分布、整改率等)。

3.实践时间

建议安排3周,分阶段完成:

第1周:现场调研、风险辨识(如设备设施排查、作业活动分析);

第2周:隐患数据整理、风险评估、参与整改方案制定;

第3周:总结实践成果,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报告结构与内容(专科≥2000字)

(一)标题

XX公司加油加气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二)正文

1.前言(约300字)

实践背景:简述双重预防机制政策要求,说明选择XX公司加油加气站的原因(如高风险特性、企业合作基础)。

实践目的:明确通过实践解决“如何在加油加气站落地双重预防机制”的问题。

实践方法:列举调研手段(如访谈法、现场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工具(SCL安全检查表、JHA作业危害分析)。

示例:

为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本次实践于2025年5月1日-20日在XX公司加油加气站开展,通过参与储罐区隐患排查、卸车作业风险分析等环节,结合LEC风险评价法,系统梳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现状,为毕业论文提供实证支撑。

2.主体(核心部分,约1500字)

2.1企业概况与实践内容

企业基本情况:

站点规模(如储罐容量、日加气量)、主要风险点(储罐区、加油机、卸车区);

现有安全管理措施(如巡检制度、应急预案)。

实践具体内容:

风险辨识:

设备设施排查(SCL法):发现储罐保温层破损、加油机静电接地失效等隐患;

作业活动分析(JHA法):识别卸车作业中“未规范连接静电夹”“储罐液位超限”等风险。

风险评估:

采用LEC法计算风险等级(如储罐区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D=160,属橙色风险);

隐患分级结果:重大隐患3项(占比12%),一般隐患22项(占比88%)。

隐患治理:

重大隐患整改:制定专项方案,如储罐区加装气体报警系统(整改周期15天);

一般隐患整改:现场立即处理(如更换灭火器、清理地面油污)。

2.2数据与案例分析

隐患分布热力图:

储罐区(橙色隐患占比40%)、卸车区(黄色隐患占比35%)为高风险区域(可插入表格或示意图)。

整改率趋势:

实践期间整改率从72%提升至96%,月均增幅4.8%(附表或折线图,参考此前生成的图表)。

典型案例:

重大隐患整改:储罐安全阀超期未校验(风险等级:橙色),整改后由第三方机构验收合格;

一般隐患整改:加油区安全警示标识模糊,当班员工2小时内完成更换。

2.3实践成效与问题

成效:

风险管控措施覆盖率达100%,员工安全意识提升(问卷调查显示,风险认知合格率从65%提升至89%);

隐患闭环管理效率提高,平均整改周期从5天缩短至3天。

问题:

数字化工具应用不足(如隐患排查仍依赖纸质记录);

储罐区巡检频次与风险等级不匹配(现行每日2次,建议增至每日4次)。

3.结语(约200字)

总结:双重预防机制在加油加气站的应用有效降低风险,但需强化高风险区域管控和技术投入。

建议:

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预警储罐压力、温度等参数;

将隐患排查与绩效考核挂钩,提升员工主动性。

展望:为后续毕业论文提供数据支撑,助力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三)落款

学生姓名:XXX

日期:2025年X月X日

三、填写内蒙古开放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1.表格结构说明

正反面打印:正面为“学生情况”“实践报告内容提要”“实践单位意见”;背面为“指导教师意见”“分校审核意见”。

关键栏目填写示例:

内蒙古开放大学

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课题

学校名称: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