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甘肃天水川儿汉代冶铁遗址调查研究.pdf
文件大小:5.42 MB
总页数:5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6.74万字
文档摘要

甘肃天水川儿汉代冶铁遗址调查研究

摘要

川儿冶铁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川儿村,遗存面积为10000平方米,《中

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分册》将其年代定为汉代,川儿冶铁遗址作为甘肃省目前

文献记载唯一的一处汉代冶铁遗址,是研究汉代甘肃省冶铁技术水平的重要

依据。

2021年8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采集冶炼炉渣,开展实验研究。研

究中运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EDX)和金(矿)相观测的科学

实验方法,对川儿冶铁遗址的炉渣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样品的化学成

分和显微组织探讨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冶炼炉渣属

于硅铝铁钙系多元炉渣,炉渣基体以玻璃相为主,发现有圆形滴状铁颗粒,综

合分析川儿冶铁遗址为生铁冶炼遗址,该遗址以木炭作燃料和还原剂,并添加

了石灰石作冶炼助熔剂。

本文对汉代甘肃冶铁业和冶铁技术在甘青地区的传播与交流进行了讨论,

汉代甘肃地区出土的铁器种类较多,且分布范围也广,除了掌握生铁冶炼技术

之外,还出现了炒钢和灌钢技术。甘青地区作为古代冶铁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

地区之一,其更清晰的传播脉络有待更多考古证据的出土。

关键词:冶铁遗址;生铁;炉渣;汉代

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国内外冶铁遗址相关研究1

(一)国外冶铁遗址相关研究1

(二)国内冶铁遗址相关研究2

三、冶金史研究方法发展概况5

四、中国冶铁技术起源的研究5

五、研究方法和意义6

(一)研究方法6

(二)研究意义7

第一章甘肃矿冶遗址与出土铁器8

第一节甘肃矿冶遗址8

第二节甘肃出土铁器11

第二章川儿冶铁遗址概况13

第一节历史沿革与自然地理环境13

第二节遗址冶炼遗存15

第三章川儿冶铁遗址样品的实验研究19

第一节炉渣样品的处理和检测方法19

一、炉渣样品的处理19

二、炉渣样品的检测方法21

第二节炉渣样品的检测21

一、ED-XRF检测结果21

二、金(矿)相观测22

第四章川儿冶铁遗址冶炼技术分析26

第一节炉渣种类的分析26

第二节冶炼燃料的分析27

第三节软熔温度的分析28

第四节冶炼炉的分析29

第五章川儿冶铁遗址相关问题的讨论32

第一节矿料来源32

第二节汉代甘肃冶铁业33

第三节冶铁技术在甘青地区的传播与交流37

第四节川儿冶铁遗址的保护38

结语40

附录41

参考文献49

后记55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冶金术作为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

《越绝书》中以石、玉、铜、铁为兵的发展序列,还是以工具为依据划分的近代考古学的

“三期说”,都体现出了金属的重要性。冶金考古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古代金

属制造业遗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冶金技术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在公元前

2千纪早期,冶铁技术是小亚细亚最早从冶铜技术中发明的,中国人工冶铁公元前14世纪

开始出现,使用块炼铁不久,便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公元前8世纪左右已经出现生铁产

品,发明和使用生铁最早的国家当属中国,生铁的发明一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

面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近年来,在中华文明探源的大背景下,各类冶铁遗址研究如火如

荼,中原地区大量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已经进行过科学研究,岭南、东北、四川、山东、

江苏等地的冶铁遗址科学研究成果已被公布,越来越丰富的冶铁遗址研究成果不断揭示着

我国古代各个地区、各个朝代的冶铁技术。

汉代是我国生铁冶炼技术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