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文件大小:26.86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5.99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宪法基础知识

1.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

答案:1982年。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于当日公布施行。之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部分修改。

2.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领导原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人民主权原则体现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强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5.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答案:12月4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以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案:

-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人身自由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等。

-文化教育权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答案: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照法律纳税。

-其他义务,如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3.公民行使权利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当个人权利与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大局为重。

-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法律是公民行为的准则,公民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要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公民行使权利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导致权利无法实现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4.受教育为什么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答案:

-从权利角度看,受教育是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公民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获得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幸福生活。

-从义务角度看,受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公民接受教育能够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国家机构

1.我国的国家机构有哪些?

答案: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