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研专业综合模拟考试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34.75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8.5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研专业综合模拟考试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一学派强调“知识即美德”的观点?

A.智者学派

B.柏拉图学派

C.苏格拉底学派

D.亚里士多德学派

2.教育心理学中,通过外部奖励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属于以下哪种理论的应用?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以下哪位教育家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赫尔巴特

B.涂尔干

C.卢梭

D.凯兴斯泰纳

4.在课程设计中,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以下哪种课程属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

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5.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属于教学方法中的哪种方法?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6.以下哪种德育模式强调道德认知的发展,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认知发展模式

7.教育研究方法中,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以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是?

A.调查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观察研究法

D.行动研究法

8.心理学中,当个体面临两种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时,在选择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以下哪种现象可以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

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小鸟学会啄食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0.以下哪种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之间的共同要素对迁移的影响?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化说

11.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1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以下哪一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3.在教育测量中,衡量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以下哪一观点体现了社会本位论?

A.教育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社会生活

B.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

C.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D.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育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虽然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文化传承和社会公平等,但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教育的性质和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在封建社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的人才;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2.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正相关的,即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然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当学习动机过强时,会使人处于过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例如,在考试中,如果学生过度紧张,动机过强,可能会出现遗忘知识点、思维混乱等情况,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而是要保持适度的学习动机。

3.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以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