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锦州市考研专业综合模拟考试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B.乌申斯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C.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D.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1924年
2.小明在学习数学时,总是先将所学的定理、公式进行理解和推导,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3.当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而每个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所发生的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5.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涂尔干
D.福禄贝尔
6.我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大学》
7.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不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
D.学生的学习目标
8.以下不属于课程计划的内容的是()
A.培养目标
B.学科顺序
C.学年编制
D.教学方法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1.教育研究中,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观察研究法
12.下列关于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B.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具有可重复性
D.研究结果可以直接推广到所有情境
1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大教学论》
14.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不包括()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杜威的教育思想核心是()
A.“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B.“泛智”教育
C.绅士教育
D.要素主义教育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它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教育虽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2.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但当学习动机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学习效果反而会下降,即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此外,学习效果还受到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3.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所以教育研究只需要关注教育本身,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教育研究不仅要关注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本身,还要考虑到这些外部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例如,政治制度会影响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会制约教育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文化传统会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等。因此,教育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更全面、深入地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