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及解析.docx
文件大小:23.93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3.28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练习题及解析

一、问题求解(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先出发10分钟,若乙跑步追赶甲,则10分钟可追上;若乙骑车追赶甲,速度比跑步每分钟多行100米,则5分钟可追上,那么甲每分钟走的距离为()

A.50米B.75米C.100米D.125米E.150米

解析:设甲每分钟走\(x\)米,乙跑步速度为\(y\)米/分钟。根据路程相等可列方程组:\(20x=10y\),\(15x=5(y+100)\)。由\(20x=10y\)可得\(y=2x\),将其代入\(15x=5(y+100)\)中,得到\(15x=5(2x+100)\),即\(15x=10x+500\),移项可得\(15x-10x=500\),\(5x=500\),解得\(x=100\)。所以甲每分钟走的距离为100米,答案选C。

2.某部门在一次联欢活动中共设了26个奖,奖品均价为280元,其中一等奖单价为400元,其他奖品均价为270元,一等奖的个数为()

A.6B.5C.4D.3E.2

解析:设一等奖的个数为\(x\)个,则其他奖品个数为\(26-x\)个。根据奖品总价可列方程:\(400x+270(26-x)=280×26\),展开式子得\(400x+7020-270x=728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30x=7280-7020=260\),解得\(x=2\)。所以一等奖的个数为2个,答案选E。

二、条件充分性判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能确定小明年龄。

(1)小明年龄是完全平方数。

(2)20年后小明年龄是完全平方数。

解析:设小明现在年龄为\(x\)岁,20年后年龄为\(y\)岁。由条件(1)可知\(x=m^2\)(\(m\)为正整数),由条件(2)可知\(y=n^2\)(\(n\)为正整数),且\(y=x+20\),即\(n^2-m^2=20\),根据平方差公式可得\((n-m)(n+m)=20\)。因为\(n-m\)与\(n+m\)奇偶性相同,且\(n+mn-m\),\(20=2×10\),则\(\begin{cases}n-m=2\\n+m=10\end{cases}\),两式相加得\(2n=12\),解得\(n=6\),\(m=4\),所以\(x=16\)。单独条件(1)或(2)都不能确定小明年龄,联合条件(1)和(2)可以确定,答案选C。

三、逻辑推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大学读书会开展“一月一书”活动。读书会成员甲、乙、丙、丁、戊5人在《论语》《史记》《唐诗三百首》《奥德赛》《资本论》中各选一种阅读,互不重复。已知:

(1)甲爱读历史,会在《史记》和《奥德赛》中选一本;

(2)乙和丁只爱读中国古代经典,但现在都没有读诗的心情;

(3)如果乙选《论语》,则戊选《史记》。

事实上,各人都选了自己喜爱的书目。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选《史记》

B.乙选《奥德赛》

C.丙选《唐诗三百首》

D.丁选《论语》

E.戊选《资本论》

解析:由条件(2)可知乙和丁只能在《论语》和《史记》中选择。假设乙选《论语》,根据条件(3),戊选《史记》,这与乙和丁在《论语》和《史记》中选择矛盾,所以乙不选《论语》,那么乙选《史记》,丁选《论语》。所以答案选D。

四、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共65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有一段时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