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文科背景下会计课程思政“234”模式探索.doc
文件大小:3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4.99千字
文档摘要

新文科背景下会计课程思政“234”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国家提出了新文科教育理念,鼓励跨学科融合,突出能力培养,并在提升能力的同时立德树人,重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交叉渗透。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结合会计课程思政的相关调查,发现存在课程思政主体不明确、教学过程贯通不足、课程思政体系不健全和思政元素挖掘不丰富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和会计课程思政的经验总结,探索会计专业课程“234”思政模式,明确贯穿全教学过程的课程思政师生两级主体地位,建立三大维度的课程思政体系,挖掘多元化的思政元素。

关键词:新文科;会计课程;思政元素;“234”模式

0引言

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教育成果的根本标准。早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于2019年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学科建设,倡导各门类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不断综合、交叉和创新。新文科建设引领了文科的范式革新,这是高等教育契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创新,为高校教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新文科建设也给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高校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讲台,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合同样不可忽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打破专业和课程壁垒,二者相辅相成,合力提升教育水平和思政质量,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意识,提升其专业素养。

1文献综述

我国鼓励加快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3]。“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活动过程中,让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

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国外大多数高校对于不同课程育人及各学科协同建设的探索已相当透彻。总结而言,主要方式为:将伦理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导向教育等内容融入国家层面的公民教育,或者将各学科都存在的共性价值观理念等内容融入各个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正确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等[5]。国外思政育人领域的丰富经验,也为国内思政教育长效机制构建提供了启示[6]。国内课程思政研究在国家的鼓励下成为教育热点,主要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程基础上发掘思政元素[7],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于课程思政层面,而应该上升到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教育特征的专业层面,需要提炼专业核心价值体系[8];二是关于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关系研究,二者在育人功能方面是一体的,专业思政为深化课程思政提供了思政资源平台,而课程思政处于专业思政建设的核心地位[9]。

会计专业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也百花齐放。有学者从专业必要性角度研究思政元素[10];有学者从不同的财务课程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11];还有学者从会计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通过课程思政提升课程质量[12],甚至从新文科角度阐述会计课程之间的跨界互补、知识体系的跨界融合关系,通过思政元素提升会计人才素质[13]。

综上所述,国内外思政研究众家纷纭,会计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探索方兴未艾,课程思政模式灵活多元,但相关直接调研数据不多,对会计课程思政模式的阐述不够系统。

2研究设计与方法

为了找出会计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2.1问卷设计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深入了解会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问卷设计遵循德国教育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提出的教育过程理论[14]。他认为,教学过程包括明了、联合、系统、方法4个阶段,即分别对应教师的提示和学生的兴趣、新旧知识混合、知识的系统化重构、知识的巩固强化。根据此理论,本文从教学活动、主体参与、知识体系化、体系丰富化4个维度对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等尺度量表”,并且在访谈和预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测试和修改后完成。

2.2研究对象描述

研究对象为来自湖北省、江苏省、湖南省、广东省和北京市等8地参与会计课程的69名教师和143名学生,其中女性占79%、男性占21%。教师和学生的平均年龄分别是43岁和22岁。学历层次上,硕士研究生教师占45%(31人),博士研究生教师占55%(38人)。学生中,本科生占66.4%(95人),硕士研究生占30%(43人),其他占3.6%(5人)。教师职称上,讲师占46.4%(32人),副教授占39.1%(27人),教授占14.5%(10人)。课程性质上,会计必修课占33.5%,会计选修课占66.5%。

2.3数据收集与分析

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线上发布,邀请相关师生如实填写,共回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