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园林植物的土壤、营养和水分管理
1.1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
授课内容
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
课时
2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花卉生产技术》基础上,学习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培育优质园林植物,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园林植物土壤管理的基本方法。
熟悉根据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采取合理的改良措施。
理解园林植物松土、地面覆盖、土壤改良等养护作业的作用。
技能目标:学会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方法。
学会园林植物的土壤改良技术。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学习的思想素养。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主动参与的劳动态度。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土壤改良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园林植物土壤管理的基本方法。
难点:园林植物的土壤改良技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
适用学生
园林绿化、园林技术、园艺等相关专业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水分、养分供应地,也是许多微生物活动的场所。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园林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各种功能效益能否正常发挥,能否抵抗各种不良的不良环境的干扰。因此,土壤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多种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与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保证满足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同时,在有利于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
新课内容:
一、松土
松土的深度和范围是视园林植物的种类而异,树木的松土范围在树冠投影外1米以内至投影半径的1/2以外的环状范围内,深度为5至10厘米,灌木,草本植物的松土可全面进行,深度为5厘米左右。
松土一般在晴天进行,也可在雨后1至2天进行。一般乔木大灌木可每年一次,小灌木、草本植物一年2至3次。主景区、活动中心区一年多次,边缘区域则可减少松土次数。
松土除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以外,还有利于提高早春的地温,减少土壤生深层水分的蒸发等作用。
二、地面覆盖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温度,控制杂草生长等作用。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也常常选用树皮、陶粒、卵石等材料覆盖树穴。
覆盖材料以经济方便为原则,如经加工过的树皮,树枝,树叶、割取的杂草等,覆盖厚度以3至6厘米为宜。
三、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即采用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为园林植物根系的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壤改良技术:
(一)土壤深翻熟化
1.深翻目的
加快土壤熟化,使“生土”变“熟土”,“熟土”变肥土。
2.土深翻时间
一是秋末,在土壤冻结前进行。
二是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
3.深翻次数与深度
深翻次数:粘土、涝洼地深翻后容易恢复紧实,因而保持年限较短,每1至2年深翻耕一次。地下水位,排水良好,疏松通气的沙壤土,保持时间较长,每3至4年深翻耕一次。
深翻深度:以稍深于园林植物主要根系垂直分布层为度,这样有利于引导根系向下生长,但具体的深翻深度与土壤结构,土质状况以及树种特性等有关。
4.深翻方式
树盘深翻、行间深潘、全面深翻、种植穴深翻。树盘深翻是在树木树冠投影边缘附近挖掘环状深沟,有利于树木根系向外扩展。行间深翻则是在两排树木的行中间,沿列方向挖取长条形深沟,用一条深翻沟,达到了对两行树木同时生翻的目的。
(二)土壤化学改良
1.施肥改良
使用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为主。
2.土壤酸碱度改良
土壤酸化:通过施用酸物质进行调节,如使用腐熟有机肥料、生理酸性肥料、硫磺、明矾等。
土壤碱化:向土壤中施加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
(三)土壤疏松剂改良
如泥炭、锯木粉、谷糠、腐叶土、腐殖土等。
(四)土壤生物改良
1.植物改良:最好选用豆科植物
2.动物改良:昆虫、原生动物、线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四、客土
在园林植物种植时或后期管理中,从异地取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填入植株根群周围,改善植株根际土壤环境,以提高移栽成活率或改善植株生长状况。
五、培土
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培土有增厚土层保护根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等作用。培土厚度一般为5至10厘米,过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厚会抑制植物根系呼吸,影响园林植物生长。
小结:
一、园林植物土壤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园林植物的土壤改良技术
三、客土、培土的区别
任务实施
1.组织学生在校园用锄头进行松土,做到深浅适宜、不伤树皮、少伤根系。注意树木的松土范围在树冠投影外1米以内至投影半径的1/2以外的环状范围内,深度为5至10厘米,灌木,草本植物的松土可全面进行,深度为5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