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窗制作与安装作业指导规范
一、基础信息表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
日期
日期
二、修改记录
修改编号
修改内容概述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日期
三、木门窗制作工艺
3.1制作流程
依照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规范,依次开展配料、截料以及门窗框扇的画线、打眼、拉肩、开榫、裁口和起线等作业环节。
3.2拼装施工要点
部件检验:拼装前需对各部件进行全面检查,要求部件方正平直,线脚清晰分明,表面光滑平整,其尺寸、规格和样式须严格符合设计标准。同时,使用细刨将残留墨线刨除并打磨光滑。
拼装操作:拼装时,在下方用木楞垫平,妥善摆放各部件。待榫眼对准后,用斧轻轻敲击使其就位。
榫头处理:所有榫头均需加楔,楔的宽度与榫宽一致。通常情况下,每个门窗框榫头需加两个木楔,木楔打入前应涂抹胶鳔。
紧榫要求:紧榫过程中需使用木垫板,并随时进行找平与规方操作。
平面控制:窗扇拼装完成后,构件的裁口应处于同一平面。镶门心板的凹槽深度在镶入后应预留2~3mm的间隙。
胶合板门制作:制作胶合板门(含板门)时,边框和横楞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面层与边框及横楞应通过加压方式胶结固定。同时,需在横楞和上下冒头各钻两个以上透气孔,以防受潮脱胶或起鼓。
双扇门窗处理:普通双扇门窗刨光后应水平放置,刻刮错口(打迭),刨平后需成对做好标记。
防腐处理:门窗框靠墙面应涂刷防腐涂料。
成品存放:拼装好的成品应在明显位置编写号码,用楞木将四角垫起,离地200~300mm水平放置,并进行覆盖保护。
3.3质量标准
表面要求:表面应进行净光或砂磨处理,不得留有刨痕、毛刺和锤印。
线型与拼缝:框、扇的线型需符合设计要求,割角、拼缝应严密平整。
胶合质量:小料和短料胶合板门窗及胶合板或纤维板门窗严禁出现脱胶现象,胶合板门不得刨透表层单板和戗槎。
制作允许偏差:门窗扇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门窗制作允许偏差表
项次
项目
构件名称
Ⅰ级允许偏差(mm)
Ⅱ级允许偏差(mm)
Ⅲ级允许偏差(mm)
1
翘曲
框
3
3
4
扇
2
2
3
2
对角线长度
框、扇
2
2
3
3
胶合板纤维1M内平整度
扇
2
2
3
4
宽度
框
+0,-1
0,-2
0,-2
扇
+1,0
+2,0
+2,0
5
裁口、线条和结合处
框、扇
0.5
1
1
6
冒头或棂子对水平线
扇
±1
±2
±2
四、木门窗安装工艺
4.1门窗框安装要点
4.1.1先立门窗框(立口)
成品检查:立门窗框前应对成品进行检查,校正其方正度,钉好不少于两根的斜拉条,无下坎的门框需加钉水平拉条,防止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变形。
安装准备:准备好撑杆、木橛子、木砖或倒刺钉,并在门窗框上钉好护角条。
位置确认:仔细核对门窗框在施工图上的位置、标高、型号、规格、开启方式以及在墙中的安装位置(里平、外平或立在墙中),按图施工。
拉通线固定:立门窗框时需拉通线,撑杆下端固定在木橛子上。
垂直度校正:用线锤找直吊正,在砌筑砖墙过程中随时检查是否有倾斜或移动。
4.1.2后塞门窗框(后塞口)
洞口检查:后塞门窗框前,预先检查门窗洞口尺寸、垂直度及木砖数量,如有问题及时修复。
固定要求:门窗框应用钉子固定在墙内预埋木砖上,每边固定点不少于两处,间距不大于1.2m。
走头处理:在预留门窗洞口时,应留出门窗框走头(上下坎两端伸出口外部分)的缺口,门窗框调整就位后封砌缺口。若条件限制无法留走头,需采取可靠措施将门窗框固定在墙内木砖上。
安装定位:后塞门窗框时,确保水平线平直,多层建筑的门窗在墙中的位置应在同一直线上。安装时横竖均拉通线,若门窗框一面需镶贴脸板,其凸出墙面的厚度应等于抹灰层厚度。
保温处理:寒冷地区门窗框与外墙空隙应填塞保温材料。
4.2门窗扇安装要点
安装前检查:安装前检查门窗扇的型号、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问题提前修复或更换。
尺寸测量与画线:量好门窗框的高低、宽窄尺寸,在相应扇边上画出高低宽窄线。双扇门(自由门除外)需打迭,先在中间缝处画中线,再画边线,确保挺宽一致,上下冒头画线刨直。
刨削加工:画好线后,用粗刨刨去线外部分,再用细刨刨至光滑平直,使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铰链安装:将扇放入框中试装合格后,按扇高的1/8~1/10在框上画出铰链(合页)位置并剔铰链槽,槽深应与铰链厚度适配,槽底需平整。
留缝宽度:门窗扇安装的留缝宽度应符合表2规定。
表2门窗扇安装留缝宽度表
项次
项目
留缝宽度(mm)
1
门窗扇对口缝、扇与框间立缝
1.5~2.5
2
工业厂房双扇大门对口缝
2~5
3
框与扇间上缝
1.0~1.5
4
窗扇与下坎间缝
2~3
5
门扇与地面间缝
外门:4~5
内门:6~8
卫生间门:10~12
厂房大门:10~20
4.3安装允许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