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溺水从我做起主讲人:某某老师
目录contents一、溺水事件二、预防溺水知识三、溺水的原因四、防溺水倡议书
溺水事件第一部分
溺水事件一2024年3月30日,贵州省威宁县一名男童玩水时,不慎倒栽进水桶里。视频显示,事发后男童的奶奶在院里寻找,曾多次经过水桶边,最终将溺水男童救出。据了解,男童不幸溺亡。
溺水事件二2025年3月8日,四川攀枝花市竹湖园公园内,一名小女孩在湖边玩耍时,不慎跌入约2米的深水中。危急之际,74岁独臂老兵魏绍红纵身跳进湖水中,用仅有的右臂托举起孩子,随后在其他市民的帮助下,女孩成功被救上了岸,经检查无大碍。
溺水事件三2022年,6月26日16时左右,四川泸州市叙永县龙凤镇永宁河段,6名学生在河边玩耍时4人落水。尽管有1人被河边的钓鱼者救起,但另外3人失踪下落不明,当地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搜救。至7月3日晚,最后一名落水者被找到。三名溺亡者分别为7岁、8岁、12岁。安全提示:再次提醒,不能私自结伴到野外水域游泳和水边玩耍。
溺水事件四7月5日晚上,湖北安陆市一大坝下游正在泄洪,大量市民站在岸边围观和玩耍。此时,一名儿童突然掉进水中,旁边已经站在水中的一名男子尝试营救未果,孩子随后被水冲走。落水儿童6日早上被打捞上岸时已无生命体征。安陆市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时并非突然开闸放水,大坝附近此前有防护栏和安全提示标志,目前周边已增强了防护措施。
预防溺水知识第二部分
溺水者救上岸后有如何急救?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内的杂物。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岸上救援方法游泳救援:只有在上述几种施救法都不可行时,才能采用此法。最好由水性好同时熟悉和了解水情(如流速、水温等)的两个或三个成年人同时下水营救,这样既可以在水中相互帮助,又能降低救援危险。下水救援者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并应尽可能脱去衣、裤、鞋、袜,最好携带漂浮物如救生衣、救生圈、粗木棍等。
如何预防溺水?不可在池边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水中活动时,已感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下水施救的常识有哪些?溺水者往往张皇失措,会死命抓住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包括拯救者。因此,只要有其他方法将溺水者拉倒岸上,就不要下水去施救。当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施救者有能力的前提下,下水施救。没有受过救生训练的施救者下水之前应该有思想准备,此时的溺水者的本能反应,可能使施救力不从心,最终救人不成反而陪上性命。
溺水的原因第三部分
水域环境复杂危险小孩常接触的水域环境,无论是自然水域还是人工景观水域,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自然水域如河流、湖泊,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河底可能有淤泥、暗流、漩涡,小孩在河边嬉戏时,若不小心踏入暗流区域,瞬间就会被强大的水流卷入水下深处。
盲目模仿与冒险行为小孩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看到他人在水中玩耍、游泳,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模仿。在没有大人的指导和保护下,这种盲目模仿行为极易引发危险。比如在小区的泳池边,看到大孩子在水中嬉戏,一些年纪较小的小孩也想尝试,便不顾自己是否具备游泳能力,直接跳入水中。他们模仿着大孩子的动作,但由于技巧不足,很快就会在水中挣扎。
跳水姿势不当在泳池或一些有水域的场所,小孩看到别人跳水觉得有趣,可能会模仿尝试,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跳水姿势往往不正确。在小区的游泳池,有些小孩从泳池边直接跳水,若头部先入水,且泳池水深较浅,极有可能导致颈椎骨折、颅脑损伤等严重后果,使小孩瞬间失去意识,沉入水中溺水。
未使用安全设备在水上活动中,安全设备对于小孩的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部分家长和小孩自身对安全设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在乘船游玩时,有些家长没有给小孩穿上合适的救生衣,或者没有正确系好救生衣的带子。
防溺水倡议书第四部分
增强安全意识学生应当增强对水域安全的认识,了解溺水的危险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溺水事故的案例和后果,让学生意识到水域的潜在风险。通过观看视频、参与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游泳技能游泳是一项重要的自救技能,学生应积极参加游泳培训班,掌握基本的游泳技巧。学校可以组织游泳课程,鼓励学生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游泳,增强他们在水中的自信心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结伴而行学生在前往水域时,应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行动。结伴游玩不仅可以相互照应,还能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呼救。学校应倡导学生在进行水上活动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