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卜调水对桂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多重影响探究综述
目录
1引言2
1.1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2
1.2水资源承载力的特征3
1.2.1动态性4
1.2.2时空性4
1.2.3模糊性4
1.2.4可增强性4
1.2.5相对极限性5
2京津冀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5
2.1宏观指标5
2.2综合指标7
2.3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专业指标体系8
3京津冀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9
3.1经验公式法9
3.2综合评价法9
3.3系统分析法9
3.4多目标分析法10
4京津冀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问题及建议13
4.1研究存在的问题13
4.2建议13
5结语14
参考文献15
1引言
近年来频频受到关注的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地下水漏斗区等问题,显然水资源
成为了桂西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平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平衡与水资
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对桂西市群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便确定桂
西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大小,找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促进了桂西市群可
持续发展。
1.1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在工程机械领域最先出现承载力这一概念,最开始它是被是用于表示地基承载情
况和航运、电气化铁路的负荷情况(陈泽恒,成佳慧,2022)口]。而水资源承载力是则是
承载力与水资源系统交叉、整合形成的产物。迄今为止,从这些行为模式可以推测关
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并不存在一个一致的说法和标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
研究进度也有着较大差异。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研究对象多为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综
合承载力,而较少关注水资源承载力,类似定义以“可持续利用水量〃⑵和“水资源
供需比〃⑶的形式出现(成泽羽,张奇远,2023)。我国学者首次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定
义,围绕水资源承载力这一范畴,学者们展开了更全面、多角度的研究,对定义的描
述也从不同角度出发各抒己见(付奇远,杨柳青,2021)。
部分学者从水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这一角度出发,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义,
认为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人类生产生活、
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最大承载能力(杨昊忠,孙雨桐,2021)。赵昊天,
徐梦怡囹认为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从这些措施中看出某
一地区的水资源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
杨向阳,邓凯文⑸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个地区或流域的范围内在具体的发展阶段
和发展模式下,当地水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最大支撑能力。
基于水资源的“最大支撑规模〃视角,另有部分学者对水资源承载力这一定义展
开讨论。这类定义论述的重点在于水资源能被用来支持经济发展、提供人类生产生活
所需,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支持能力,吸纳并融合已有成果可以推导出新发现使经济和
人口得到最大程度发展时所具有的规模。付倩娜,赵俊天⑹等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
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的农业、工业、市规模
和人口的能力。许昊忠,郭润天⑺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区域内、在一定物质生活
水平下,从这些实践中得出水资源所能够持续供给当代人和后代人需要的规模和能力。
同时,也有学者从最大开发能力”的角度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义,即在某个
时期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水资源所具有的潜力,这种潜力是一种开发利
用潜力,是用于支持生产生活正常运行发展和保持生态平衡所需的用水。郑志润,陶泽
光冏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在这个设定内
水资源可最大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陈雯璐,杨博
文⑼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开发的阀限指在社会生产条件、经济技术水平都达到相
当水平的条件下水资源系统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用水能力(冯泽
羽,吴丽萍,2019)。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各有侧重,各有优缺点。从“最大承
载能力〃和“最大支撑规模〃这两个有关水资源承载的客体角度出发,能够直观反映
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