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在建工程度汛方案备案(3篇).docx
文件大小:39.7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3.75千字
文档摘要

第1篇

一、前言

为确保在建工程在汛期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度汛方案。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水利工程

2.工程地点:XX省XX市XX县

3.工程规模:本工程为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发电厂房等。

4.工程建设情况:本工程于XX年XX月XX日开工,预计XX年XX月XX日竣工。

三、度汛方案

1.汛情预测

根据气象、水文部门提供的预测资料,本地区汛期降雨量较大,可能发生洪水灾害。为此,工程度汛方案将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预测和分析。

2.度汛组织机构

成立工程度汛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工程度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度汛措施

(1)加强大坝安全管理

1)对大坝进行定期巡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2)加强大坝排水设施的管理,确保排水畅通。

3)在大坝上下游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

(2)加强溢洪道管理

1)对溢洪道进行定期巡查,确保溢洪道畅通。

2)加强溢洪道启闭设施的管理,确保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开启。

3)在大坝下游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

(3)加强发电厂房管理

1)对发电厂房进行定期巡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发电厂房排水设施的管理,确保排水畅通。

3)在大坝下游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

(4)加强应急救援

1)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职责和程序。

2)储备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4.度汛物资储备

根据工程度汛需要,储备以下物资:

1)砂石料:用于临时填筑、加固等。

2)编织袋:用于临时围堰、封堵漏洞等。

3)木材:用于搭建临时设施、加固等。

4)救生器材:用于救援、转移人员等。

5.度汛经费

根据工程度汛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度汛工作。

四、度汛方案备案

1.本度汛方案经工程度汛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2.在度汛期间,如遇特殊情况,工程度汛领导小组应及时调整度汛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本度汛方案自批准之日起实施,至工程竣工之日止。

五、附则

1.本度汛方案由工程度汛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度汛方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工程度汛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六、总结

本度汛方案旨在确保在建工程在汛期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工程度汛领导小组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同时,工程度汛领导小组将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及时调整度汛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第2篇

一、方案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

2.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度汛通知和规定。

3.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

4.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

5.工程周边环境及保护对象情况。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X工程

2.工程地点:XXX地区

3.工程规模:XXX

4.工程类型:XXX

5.工程建设周期:XXX

6.工程度汛期限:根据当地水文情况,确定度汛期限。

三、度汛方案

1.工程度汛目标

确保工程在度汛期间安全、稳定,避免因洪水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度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度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度汛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制定度汛应急预案,明确度汛期间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3)完善工程度汛设施,包括:

a.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拓宽、加固等整治措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b.河堤加固:对河堤进行加固,确保河堤安全。

c.排水设施:完善排水设施,确保洪水排泄畅通。

d.防洪闸:建设或改造防洪闸,控制洪水流量。

e.河道清障:清除河道内的障碍物,确保行洪畅通。

(4)加强度汛期间监测预警,包括:

a.水文监测:对河道水位、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洪水情况。

b.气象监测:对降雨、风力等气象要素进行监测,提前预警。

c.地质监测:对工程周边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度汛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协调,确保度汛期间社区安全。

3.度汛期间应急响应

(1)预警响应:根据洪水预警等级,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撤离:根据洪水情况,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3)抢险救援:组织抢险队伍,对受损工程进行修复,确保工程安全。

(4)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