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克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23.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1.55千字
文档摘要

认识克

三维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猜一猜

一包薯片比1千克重还是比1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生:我想知道称轻的物体用什么秤?

我想知道1克

我想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重1克…

〖板块一〗

师:刚才我们掂的一些物品都是比1千克重的,现在,你们来估估老师准备的这包薯片,是比1千克重呢?还是比

师: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写作g。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克。你想在这节课学到什么知识?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5分钟)

1.学生认识天平及各部分名称,掌握使用方法。

(1)学生看着挂图和教师的教具认识天平各部分名称,重点认识砝码,并对照每个小组拿到的砝码,说说挂图上的砝码各种多少克。

(2)根据师的讲解演示,学生掌握天平使用方法。

左盘一般放物品,右盘一般放砝码。当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两端平衡,两边重量相等;指针偏向左端,说明左边重;指针偏向右端,说明右边重。

2.认识一克:用天平秤称黄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②称一称10克的黄豆③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④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⑤掂一掂:1克黄豆的重量。

3.学生体验一克。

(快速拿出准备好的2分硬币、羽毛,尺子)

学生依次去掂每个物品,感受克。

交流: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尺子比1克重。

〖板块二〗建立1克

1.(1)师:(出示天平)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名称,重点认识砝码。(2)师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称黄豆的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克的活动。

过渡:1克黄豆大约是多少粒?掂一掂一克,你的感受如何?

师:再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

1.(1)学生估一本数学书及一个铅笔盒的重量,师演示用弹簧秤称。这里学生可能会估不准。

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称出的结果不是整克数,所以可以用大约来表达。

(2)学生通过看以克为单位的台秤,说出橘子重150克,甜瓜重1250克。

2.学生得出1千克=1000克,并掌握读法。

〖板块三〗体会克的应用,探索千克千克与克的关系。

1.体会克的应用

(1)估一估(教材试一试)

过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大约重1克,我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再和同学交流。同学们能估一估这本数学书重多少克吗?

小结:一本数学书重300克。

(2)看一看

师:我们用克为单位的台秤,也能称出这些物品的重量,你能看着挂图说说橘子和甜瓜各重多少克吗?

2.探索千克千克与克的关系

师:一包盐重500克,两包盐是多少克?我们称一称是多少千克呢?

师板书:1千克=1000克,指导读法。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8分钟)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进一步认识包装袋上的标注“净含量”。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进一步体验一克。

3.做“想想做做”第4题。体会其中数量关系。

〖板块四〗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让学生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的体会。

3.学生先看图,再集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