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广安市邻水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docx
文件大小:466.9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3.32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广安市邻水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用心思考,我会选。

1.一条绳子长8米,正好可以绕桌子面2周,桌子面的周长是()米。

A.6 B.5 C.4 D.3

2.我们每天吃进的食物大约有(??)。

A.2克 B.2千克 C.2000千克

3.一个数除以3,小马虎把3看成5,除得商36,正确的商是()。

A.540 B.60 C.180 D.12

4.小红有5元钱,小明有15元钱,小明的钱数是小红的(??)倍。

A.2 B.4 C.3 D.5

5.上午第二节课9:40上课,10:20下课,这节课上了()分。

A.60 B.20 C.40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3×78得数比1400大,比2400小。(________)

2.把一张纸分成4份,每份可以用来表示。(________)

3.95÷4的商是二十多。(________)

4.甲数是乙数的6倍,甲数是12,乙数是72。(________)

5.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________)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570×48的积()57×480的积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一个弹力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米。

A.8 B.4 C.2

3.351×8的积的末尾有()个1.

A.1 B.2 C.3

4.下图中,()是平移现象,()是旋转现象。

①②

A.①② B.②①

5.下面哪道算式的得数与90÷6得数相同?()

A.90÷3÷3 B.90÷3×2 C.90÷3÷2

四、勤奋的你来算一算。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00+200=45+23=75-13=80-16==

26+47=4×800=13×3=0×410==

2.列竖式计算。

184×4=408×8=260×5=

846+457=600-488=529-182=

3.看图形求周长。

五、动手操作,我能行。

1.连一连

2.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3.认真观察,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

1.何文7秒钟打21个字,照这样计算,他2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2.小明和小红今年的年龄之和是28岁,小明比小红大4岁,小明今年多少岁?

3.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和乙数相等.甲数比乙数多15.84,甲数是多少?

4.游乐场上午有游客568人,中午有219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39人,全天游乐场内来了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我会选。

1、C

【分析】绳子长度除以2等于桌面周长,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8÷2=4(米)

故答案为:C。

【点睛】

绳子正好可以绕桌子面2周,说明绳子长度是桌面周长的2倍,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B

【详解】略

3、B

【详解】36×5÷3

=180÷3

=1

答:正确的商是1.

故选:B.

4、C

【详解】小明的钱数是小红的几倍=小明有的钱数÷小红有的钱数,小明的钱数是小红的15÷5=3倍.

故答案为C.

5、C

【详解】略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

【详解】23×78可按20×70估算,23×78≈20×70=1400,

又23×78也可按30×80估算,23×78≈30×80=2400,

所以,23×78得数比1400大,比2400小

故答案为:√

2、×

【详解】略

3、√

【分析】求95÷4的商,再判断其商是不是二十多.

【详解】95÷4=23……3

商是23,是二十多,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解决本题关键是正确的计算出算式的结果,从而解决问题.

4、×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乙数乘6,即可求出甲数。

【详解】72×6=432

则甲数是乙数的6倍,甲数是432,乙数是72。

故答案为:×。

【点睛】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个数乘倍数即可。

5、×

【详解】略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B

【详解】略

2、C

【分析】这道题可以通过画示意图来分析,如图所示,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每次弹起的高度又是下一次下落的高度,求每次弹起的高度就用它的下落高度除以2,算3次即可。

【详解】第1次弹起的高度为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