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x
文件大小:47.93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6.36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小六语文

说明:本试卷满分103分,其中试题100分,卷面3分。

一、积累和运用。

1.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

当看到习近平主席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时,学校礼堂里bàofā()出雷鸣般的掌声,如xiōngyǒngpéngpài()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所有人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回顾走过的路,我们不得不为那些科研人员竖起大拇指。他们不bàoyuàn()工作的艰辛,勇于pāndēng(),不知píjuàn()地攻坚克难,有的人甚至qīng()其一生,终于换来了这伟大的成就。他们这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看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字词。

(2)加点字浸的正确读音为________,它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泡在水里,被水浸泡;②浸染,熏陶;③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④渗入,渗透。你认为语段中“浸”的恰当释义是________;科学课上,老师把岩石浸没在烧杯的液体中,“浸”的恰当释义是________。(填序号)

2.古诗词填空。

(1)古诗意境美。有“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旷野美景;有“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的烟雨江南;有“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的乡村风光。

(2)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自强不息的:《浪淘沙》(其一)中,刘禹锡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七律·长征》中的“________,________”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3.选择题。

3.下列加点部分说法或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A.李华同学唱起豫剧来有板有眼,大家都很喜欢。

B.小语所有的精心策划都是为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

C.“有戴嵩《牛》一轴”和“锦囊玉轴”中的“轴”读音相同,意思不同。

D.战士们抱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坚定信念,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保卫祖国的领土。

4.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定风波》中都写到了雨。其中,前者是“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后者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线上应填入的诗词句是()

A.白雨跳珠乱入船也无风雨也无晴 B.白雨跳珠乱入船一蓑烟雨任平生

C.望湖楼下水如天也无风雨也无晴 D.望湖楼下水如天一蓑烟雨任平生

5.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这里的分号表示并列。

B.“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并列。

C.“地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D.“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句段练习。

6.请你从“原野上的芬芳”、“躺在雪被里的小草”这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你联想到的内容用一段话写下来。(至少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

7.请你试着写一写要不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主题演讲活动时的犹豫不决的心理。

______________

8.未来小区准备就消除噪音的问题向全区居民发出倡议,请你至少提出两条以供参考。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9.读一读,把握下面这段话的观点。

多音字的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词义的引申,比如“饮”,读“yǐn”,表示喝,《论语》有“饭疏食,饮水”的句子;引申为使喝水,读yìn,《左传》有“将饮马于河而归”的句子。另一个是汉字的假借,比如“夫”,读“f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说文》有云“夫,丈夫也”:假借为发语词,读fú,《自相矛盾》有“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的句子。

观点:_______________

10.某小学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为参加这次演讲活动,小语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材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mào)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健林,坚持在贫困山区任教二十多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______________

11.联系课文内容作答。(共9分)

(1)《书戴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