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小学语文《树和喜鹊》评课稿.pdf
文件大小:1.52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4.82千字
文档摘要

《树和喜鹊》评课稿

《树和喜鹊》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有趣的童话,通过

讲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转变过程,向孩子们传达了有朋友、有邻居,大家一起

玩耍、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生活的道理。在聆听了[授课教师姓名]老师讲授的这堂课

后,我深受启发,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对这堂课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恰当:授课老师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了

清晰、明确且恰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本

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这符合一年级学生识字写字的基础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等,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设定为让学生体会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情感变化,感悟朋友和邻居的重要性,与

课文的人文主题紧密契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

2.目标达成度高:整堂课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从课堂上学生对生字的认读、

书写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好地达成教

学目标。例如,在生字学习环节,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示范,学生们能够准确

认读生字,并在书写练习中掌握正确的笔顺和字形结构;在理解课文时,学生们能积

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树和喜鹊情感变化的理解,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教学内容

1.内容把握精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非常精准,深入挖掘了课文的内涵和语

言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对课文故事情节的讲解,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

键词句,如“只有”“孤单”“邻居”“快乐”等,通过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

体会树和喜鹊的情感变化,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题。例如,在讲解“孤单”一词时,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的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孤单”的含义,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感到孤单,加深了学生

对词语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拓展适度合理: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师做到了立足教材又适度拓展。在完

成教材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入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如介绍喜鹊

的生活习性、金波爷爷的其他作品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如让学生想象树和喜鹊有了邻居后会一起做

什么,用“有了有了大家……”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既巩固了课文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方法多样有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采用了多

种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如通过展示生字卡片、图片等,让

学生直观地认识生字;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如“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了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播放音乐等方式,创设出与课文内容相符

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此外,教师还注重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如在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树和喜鹊情感变化

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方法符合学情: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导

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采用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

直观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通过

讲故事、做动作等方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入新颖有趣:开课伊始,教师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叫喜不叫乐,

总在枝头闹,最爱喳喳叫,是喜还是祸(打一动物)”,这个谜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

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树和喜

鹊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对树和喜鹊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这种

新颖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