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025.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感与快感之外,还有一个更易惹误解的纠纷问题,就是美感与联想
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
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经接近,
例如看到扇子想到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
[注]
一起,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
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所以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听到声音知道说话
的是谁,见到一个字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
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根据过去经验。从此可知联想为
用之广
联想有时可以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
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听
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邻家的猫儿种种意象总是不由自主地闯进你脑
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不住胡思乱想。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
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比如我现在从“火”字出发,就想到红、石榴、
家里的天井、浮山、雷鲤的诗、孔夫子的儿子等,这个联想线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
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偶然的。我的“火”字的联想线索如此,换一个人或是我自己在另一时
境,“火”字的联想线索却另是一样。从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
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人看,芳草是很美的。颜色心理学中有许多同类的事
实。许多人对于颜色都有所偏好,有人偏好红色,有人偏好青色,有人偏好白色。据一
派心理学家说,这都是由于联想作用。例如红是火的颜色,所以看到红色可以使人觉得温
暖;青是田园草木的颜色,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人想到乡村生活的安闲。许多小孩子和乡
下人看画,都只是喜欢它的花红柳绿的颜色。有些人看画,喜欢它里面的故事,乡下人喜
欢把孟姜女、薛仁贵、“桃园三结义”的图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是因为那些木板雕刻的
图好看,是因为它们可以提起许多有趣故事的联想。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实力更大。多数
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便别无所得。他们喜欢这个调子,因为它使
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喜欢那个调子,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证明多数人欣
赏音乐,都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高二语文第1页,共2页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材料二:
我们知道,无论是艺术还是自然,如果一件事物让你觉得美,那么它一定能在你心中呈
现出一种具体境界,或一幅新鲜的图画,而这种境界和图画在霎时就霸占你的全部意识,
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领略它,忘记了被欣赏者以外的一切事物,这种现象就是柏拉图
所说的审美活动中的凝神观照。他认为凝神观照是审美活动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观照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一种视觉直观的方式,对具有表象形式的客体进行意向性
的投射,从而生成具有审美价值的意象。柏拉图对于“观照”问题的阐述主要在《斐德
罗篇》《会饮篇》《理想国》《斐多篇》里体现。虽然在这四个对话篇里所提及的“观照”
问题,各有其不同的场景和着眼点,但其基本特征是相同的:“观照”都是被界定为人(哲
人)的理性活动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最纯粹的境地,并且人在这种境地中捕捉到的对象都
是“本真存在”。他认为审美活动的极境是凝神观照,最高的美感是对绝对美的观照。这
种观照是指人以那种非功利、非道德、非概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