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3/NUMPAGES6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
2025年中考最后一卷(南通卷)
历史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晋国用铁制模具铸造大型铁鼎,又把“刑书”铸在铁鼎上来颁布刑法。据此可知,当时()
A.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B.冶铁技术取得较大进步
C.出现了最早的成文法律 D.铁制农具得以普遍使用
2.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这反映出汉代()
A.彻底解决汉初遗留的王国问题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河西地区经济从游牧转向农耕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3.靖康之变(指金灭亡北宋)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与金耻辱议和,仅保有江南一隅,凭借易守难攻的优势避开关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以维持王朝的统治。材料反映了()
A.北宋灭亡的背景 B.宋金议和的影响 C.女真崛起的原因 D.南宋偏安的表现
4.19世纪末,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5.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打倒土豪,分田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些口号有力地调动了()
A.人民的抗日热情 B.农民参加土地革命的激情
C.解放军的战斗士气 D.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热情
7.“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1941年,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完成土地革命 B.巩固苏维埃政权 C.团结抗战到底 D.组织百团大战
8.如图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形势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中朝军队将美军赶出了朝鲜半岛
B.战线在志愿军的反击中不断南移
C.“联合国军”的目的是占领汉城
D.战场主要集中在朝鲜南部地区
9.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农已成为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但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很低,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推开()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分田包产到户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据此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纠正了“左”倾错误 B.全方面开展了拨乱反正
C.只改变落后生产关系 D.明确广泛改革的必要性
11.如表是11-13世纪英国国王颁布的部分商业及城市特许状的内容。据此推知,这些特许状()
颁发者
内容
亨利一世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和法官
理查德一世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集市的权利,并免关税
A.巩固了封建专制 B.推动了城市自治 C.强化了封建等级 D.促进了大学民主
12.1713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经营非洲至西属美洲间贩卖黑人的特权,这一特权使得英国获得了每年向西属美洲供应黑人的权利,于是利物浦迅速发展起来,此材料说明()
A.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近亿的人口 B.美洲种植园获得大量精壮劳力
C.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与罪恶 D.三角贸易持续进行了300多年
13.据统计,1750年,英国的钟表年产量大致是12.7万只,50年后达到26.4万只,增幅最迅猛的阶段出现在19世纪初期,30年间年产量从26.4万只增加到了66.5万只。这一现象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