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UMPAGES
2025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泰州卷)
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Al27S32Cl35.5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西红柿炒鸡蛋是一道家常菜,制作这道菜的步骤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香葱洗净切段 B.西红柿去皮 C.鸡蛋打散成液 D.点火炒鸡蛋
【答案】D
【详解】A、香葱洗净切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西红柿去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鸡蛋打散成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点火炒鸡蛋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美誉。我国在稀土元素的分离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是
A.徐光宪 B.张青莲 C.闵恩泽 D.侯德榜
【答案】A
【详解】A、徐光宪提出了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故选项符合题意;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杰出贡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硝酸钾 B.过磷酸钙 C.尿素 D.氯化钾
【答案】A
【详解】A、硝酸钾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B、过磷酸钙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尿素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钾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海水中蕴含80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获得粗盐,粗盐中除不溶性固体外,还含有、、等杂质离子。粗盐提纯得到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碱、制药等。从晒盐后的卤水中还可以提取溴和镁等。
4.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是金属元素 B.氯原子的质子数为7
C.一个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35.45g D.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
5.膜分离法可用于海水淡化,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膜分离法可用于分离混合物 B.加压可加快水分子通过分离膜的速率
C.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 D.利用膜分离法的原理也可能实现硬水软化
6.以下是常见的海水综合利用方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海水晒盐利用了降温结晶的原理
B.氯碱工业:电解食盐水制烧碱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海水淡化: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利用了各物质的凝固点不同
D.海水提镁:在卤水中加入碱,可将转化为沉淀析出
【答案】4.D5.C6.D
【解析】4.A、氯带有“气”字头,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故B说法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而不是一个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C说法错误;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5.A、膜分离法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透过性,使不同组分在膜两侧存在浓度差,从而实现混合物分离,故膜分离法可用于分离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加压可以加快水分子通过分离膜进入左侧的速率,而氯化钠等溶质不能通过,故B说法正确;
C、膜分离法用于海水淡化时,加压使水分子通过分离膜进入左侧,而右侧海水中的氯化钠等溶质不能通过,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只是溶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