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8
考试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
试卷说明:试卷共二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型(1-30题6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型(31-33题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某历史作品以“朋自远来”“三晋与布”“楚币问鼎”“刀出齐燕”“孔方之祖”“私铸乱政”……“开元轶事(开元通宝)”“徽宗遗韵(宣和通宝)”“白银帝国”“西钱东渐”等十九个章节编撰成书。据此推知,该著作研究的主题为
A.货币与古代社会变迁B.货币与中华文化内涵
C.货币改革与中央集权D.白银货币化演变历程
2.距今5000—4000年之间,有些地区的人群共同体变得更大,如陕西石峁古城、山西陶寺古城,能统治一两万甚至三五万人口,城内有数百平方米的大型宫殿,上层贵族开始使用精美器物,死后的墓葬里也堆满了豪华随葬品。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出现阶级分化现象B.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进入早期国家阶段D.专制王权逐渐形成
3.周制下,“国人(住在城里的平民)当兵,野人(住在城外,地位低下)不当兵”;春秋开始,允许野人与国人一同服兵役;战国时期,各国建立起普遍兵役制,在战争时国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下令征兵。这一变化
A.推动了封建城市出现B.动摇了周王室权威
C.促进土地私有制形成D.体现国家集权增强
4.下表为春秋时期《管子》书中农学思想的摘录。据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
A.注重多种经营B.力求精耕细作
C.提倡天人合一D.重视人的作用
5.有学指评价某制度:它是统治者及时了解全国各郡、国的土地、人口、钱谷出入及社会治安等的重要手段……另一重大作用,在于它能够提供各级地方官吏政绩好坏的依据,从而它也成了考核官吏和澄清吏治的重要手段。他评价的制度是
A.刺史制度B.上计制度
C.文书制度D.台谏制度
6.据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汉明帝)遣使至大月氏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
近代西方探险家斯坦因等曾在罗布泊至敦煌古道上,发现公元1世纪的粟特文佛经。
据季羡林考证,汉地最早的佛经皆不是直接译自梵文,而是经过中亚古代语言,特别是吐火罗语的媒介。
A.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B.汉代没有与印度建立直接联系
C.欧亚商贸和文化交流较为频繁D.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诫”“家训”数量可观,南北各地皆有,据文献可考的至少有80余篇(部),著名的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嵇康的《家诫》、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等。这一时期家训的发展
A.是律令儒家化的直接结果B.与当时兴盛的门阀制度有关
C.体现了乡约与法律的合流D.体现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8.唐太宗曾提出“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前;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但也言明“朕今所好者,唯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据此可知,唐朝
A.盛行三教合一的思潮B.重视宗教的实用功能
C.完成复兴儒学的任务D.缺乏统一的治国理念
9.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
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B.文化中心位于关中
C.门阀士族仍有影响D.南北经济水平悬殊
10.辽国没有宰相群体,而是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三师府官员皆有实权,常以同姓王、异姓王任之之。金朝海陵王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由此可知
A.政权更替引发局势动荡B.国家治理注重因地制宜
C.民族交融推动制度沿革D.国家统一得到广泛认同
11.与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变革路径相似,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不同风格体式竞相登场,正变、尊卑交错互动。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