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学做“快乐鸟”》评课稿.pdf
文件大小:1.94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4.95千字
文档摘要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学做“快乐鸟”》评课稿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里,《学做“快乐鸟”》占据着独特且关键的位。它聚

焦于学生的情绪认知与管理,引导学生积极探寻生活中的快乐源泉,正确接纳并应对

生活里的不开心之事。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

学效果这几个方面,对这堂课展开详细的评析。

一、教学目标:精准定位贴合学情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指引,它如同航海中的灯塔,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在《学做“快乐鸟”》这堂课中,授课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且紧密贴合二年

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具体来说,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维度,教师期望学生能够清晰说出自己快乐的事,深切感受快乐

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明确知晓生活中存在不开心的事属于正常现象。从课堂的实际

呈现来看,学生在分享环节表现踊跃,纷纷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瞬间,像在公园放

风筝、学会骑自行车、收到心仪的礼物等,这表明学生对快乐的感知是丰富且真实的,

充分达成了这一维度的目标。

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不快乐,并通过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将不开心转化为开心的有效方法。课堂上,学生们在

小组讨论时各抒己见,针对同学提出的不开心事例,如考试没考好、和好朋友闹矛盾

等,积极出谋划策,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成为传递

快乐的“快乐鸟”。整堂课下来,学生始终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生活中的快乐

与不快乐有了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逐渐形成了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这一维度的

目标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教学内容:源于生活丰富充实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生活性特征,《学做“快乐鸟”》这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

取与组织上,完美诠释了这一特性。教师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且极具吸引力。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了一段学生们在校园运动会上欢呼雀跃、奋力拼搏的视频,

瞬间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成功将学生带入了“快乐”的情境之中。随后,教师引导学

生观察教材中小朋友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快乐画面,如在图书馆专注阅读、在操场上尽

情玩耍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在“分享快乐”环节,学生们踊跃发

言,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经历,进一步拓展了快乐的内涵与外延。

在探讨“不开心的事”时,教师巧妙引入了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常见的烦恼,如

作业太多、被父母批评、和同学吵架等。这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们纷纷倾诉自己的烦恼,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这些烦恼展

开讨论,寻找解决办法,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应对不开心的策略,还增强了他

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适时补充了一些关于名人面对挫折与困难,保持乐观心态的小故

事,如爱迪生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发明电灯、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坚持创作音乐等,

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与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学做“快乐鸟”》这堂课中,教

师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性。

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如播放动画视频、展示生活图片、

模拟生活场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快乐与不快乐。例如,在讲解如何化

解不开心时,教师模拟了一个小朋友在商店丢失钱包后着急难过的场景,邀请学生扮

演不同的角色,帮助这个小朋友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情境模拟让学生能够设身处

思考,更好理解和掌握应对不开心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在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开心的事以及如何解决”时,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交流、

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拓

宽了思路,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