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元日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下册.pdf
文件大小:1.51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4.16千字
文档摘要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如润物无声的春,赋予我们独特的气质。你听,唐诗、宋词的深情

吟咏,让我们遥想古人白马青衫的风姿;除夕、元宵的热闹团圆,让我们感受继承传统

的责任;书画、建筑的无声告白,让我们叹服先人的才智……O我们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

的精妙无双:元日,爆竹声声,忙用新桃换旧符;清明,细纷纷,行人欲断魂;重阳,

身在异乡,遥思兄弟;洁白的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造福全世界;精巧美观的赵州桥,

经历千年风,仍然横卧浸河;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八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

梁的世俗生活。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

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写清一段话的

具体方法,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

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

栏目,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

结合。

【文本分析】

本课由三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组成,这三首诗都描述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景。

《元日》的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热

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万象更新的美好愿望。《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

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伤心情,语言平白流畅,描绘生

动感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正逢重阳佳节,诗人独自一

人漂泊在外,十分思念家人,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生字,会写“符、欲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爵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展开想象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单元情境】

传统文化我来赏

【本课情境】

第一站: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习俗

第一课时

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

(1)阅读单元导语: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引出本单元主题一一传统文化。

(2)了解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我们国家的宝藏,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

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在今年的春晚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中国的元素,你来找一找我们的单元页,你发现

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中国结、祥云),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底蕴丰厚,我们要

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在这一单元我们还要进行“综合性学习〃以“中华

传统节日为主题,让我们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传统文化我来赏之旅,第

一站: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习俗

任务一:春节里的习俗

1.首先我们去领略一下宋朝人怎么过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读一读诗题和诗人

的名字。

2.解题:

“元日是哪一日?(借助注释:指农历正月初一)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开始的,第一。

新年的第一天、第一日是“元日”,那一个世纪的第一年是一一生:元年;一年的

第一个月是一一生:元月;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一生:元夜;元夜之时便是正月

十五生:元宵。

3.介绍作者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等。

活动一:读出诗韵

1.这首900多年前的诗流传至今,还被选入课本,我们可要好好读一读。请自由读

诗,按照断句提示,自己练习诵读。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瞳瞳”的读音。教师范读。指名

读。

活动二:读懂诗意

爆竹声声饮屠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