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是根据大脑的记忆特征引发出来,从而成为人们开发思维潜力、促进思维活跃、提高做事效率的工具,对学生学习那些较为复杂、抽象的学科能起到非常好的帮助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及复杂的公式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进行记忆。本文以应用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以及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方向,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应用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运用“题海战术”来让学生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这种方法虽然能让学生通过做题记忆知识、掌握解题方法,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起到反作用,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对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水平。因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开发学生思维潜力的工具被引入到课堂上,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记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应用的理论依据
思维导图是一种开发思维能力、辅助记忆知识的工具,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对于记忆较为抽象的知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1.知识可视化理论
知识可视化指可以用来构建、传达和表示复杂知识的图形图像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可视化的制作和传播手段也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知识可视化也在教育领域逐步发展起来,应用范围更广,效果也十分理想。
2.激活扩散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将已知概念以节点的形式,与其他和该概念相关的概念进行连接,利用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记忆,使不同概念之间通过它们的共同特征数量形成联系,它们之间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概念间的关系就越密切,回忆时就更容易相互激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学科,大量的定义、公式、参数和符号让人眼花缭乱,记忆起来非常吃力,而且极其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将错误的数值代入错误的公式进行计算,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提升,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教师讲解枯燥
物理学的抽象性让不少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备课,讲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讲,经常都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听进去,听进去了也记不住,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成绩不理想。
2.课堂时间规划不合理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现代化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起的是辅导的作用。但是现在的物理课堂大多数还是以老师的讲课为主导的,讲课过程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虽然在内容上能够加快教学进度,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非常浅显,很多都是囫囵吞枣式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时间规划,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对这门学科没有了兴趣,既加大了教师的授课工作量,同时又降低了教学质量。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得不细致
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不少学生会认为物理很难,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实际接触之后感到物理不好理解,主观上逐渐放弃对物理的学习,老师也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没有去很好地了解学生对待物理的态度如何,没有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对物理产生恐惧情绪,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也就很少会正确引导同学们用正確的心态看待物理,这就不利于活跃物理课堂气氛,也就难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一门重视逻辑思维、联想,又复杂抽象的学科,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讲课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而思维导图重视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图像和联想辅助记忆知识点,对于物理学的学习有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
1.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物理概念
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关键的学习环节,声、光、电、热、力五种物理概念贯穿整个初中物理,初中生本身的感性思维能力比较弱,他们在理解相关物理学科概念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很难对物理概念的本质内涵形成深刻认知。如果可以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将物理概念及其相关的学科概念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物理概念框架图,那么更有利于助力初中生学习物理概念知识,可以大大提升他们学习物理概念知识的有效性。
例如,学习电学基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电”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引申出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由于这三个概念是电学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三个基本概念,而且能够从这三个概念继续延伸出单位、公式等,借助这种思维导图绘制方式可以增加物理概念展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非常有助于帮助学生高效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物理概念知识。
2.利用思维导图辅助物理实验
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学生能更好地记忆理论知识,也能对生活中常见用电设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