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8
现代文阅读学案
在讲现代文阅读的一些相关知识之前,我们先谈两个问题。
1、要明白一个道理:文章有“四有”。
任何一种文体的任何一篇文章,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无论是实用文体还是诗歌,我们都可以从四个角度去阅读和欣赏,也就是说,文章都有“四有”。
首先是“言之有物”。这里所说的“物”是指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有自然事物,也有社会现象。作者写下它们是因为这些事物给了他独特的感受。这个“物”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选材”中的“材”,即“材料”。
其次是“言之有情”。作者既然对某物有了独特的感受,那么在将之写进文章的过程中,就不可能不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或喜爱,或厌恶,或褒奖,或批判,或欢乐,或哀愁……这种情感体验在文章中或有意或无意,但作者一定会有所流露。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也。
再次是“言之有理”。所谓“理”,即作者的独特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就是因为有独特而非平常的感受,而且这感受有推广和宣传的意义。这个“理”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中心”。
最后是“言之有“序”。所谓有序说的是文章的材料组织秩序。哪些话是必要说的,哪些话是可以少说或不说的,哪些话应该先说,哪些话应该后说,哪些材料要先写,哪些材料要后写……这样的思考逻辑就是文章的材料顺序。
我们了解了文章的这些特征,对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大有益处,也对我们写好文章裨益不少。
2、要清楚一个事实:怎样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
要做好现代文阅读题,读懂文章是前提,那么怎样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
标志之一是懂得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有的作者把写作意图清晰的表述在文章中,有的作者却含蓄隐晦,让读者自己去琢磨。这就要注意提炼文章所选的材料。文章写了哪些材料,对这些材料作者有那些感受,有怎样的情感流露。把这些综合起来,写作意图就不难看出了。当然,我们还常常会为作者的情感所打动,叹息、微笑、愤激、激昂……与文章产生了情感共鸣,这将会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可以这么说,读懂文章就是读明白文章的前“三有”:提炼“物”,领悟“情”,把握“理”。
标志之二是看明白文章的逻辑顺序。文章的材料一定是按照某种逻辑组织起来的。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一定不是杂乱的堆放在那里,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作者一定有他的考虑。当我们留意并弄清楚了这些,也就是把握了文章的“序”,无论是对于理解文章,还是对于做后面的题,都非常关键。
总之,“理解写作意图,明白逻辑顺序”是我们读懂一篇文章的两个重要条件。这是做好阅读题的基础,更是做好阅读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后面问题的所有答案基本都是针对这两点。即使不是直接,也会和它有关。
散文类文章阅读
一、文体知识
1、散文概念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者自然的感悟。
小说诗歌也用第一人称“我”,而用第一人称“我”最多的还是散文。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散文中的“我”就是作者。作者创作散文,总是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有所感受、体验才去动笔写作的。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他的思想、感情、愿望、见解。即便是写别人别事,实际上也是在写他自己。从本质上讲,散文诗作家心灵的自白,因此,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真诚是散文的灵魂。
2、散文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表达技巧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eq\o\ac(○,1)谋篇布局从谋篇布局来讲,散文技法主要有线索、顺序、过渡、照应和详略。由于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所以由眼前实景升华到人生感悟,即由实到虚是散文常见的结构方式;
eq\o\ac(○,2)表达方式散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和说明,用得最多的是叙述、描写和抒情。
写人、记事、咏物、写景,叙述是最重要的手段;抒情散文也必然需要一定的叙述作因由。叙述一定要注意到材料的顺序。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描写要有重点,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最能烘托作品情境的地方。抒情和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对所述对象的见解和感情,常常直接以抒情或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把握住了抒情和议论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eq\o\ac(○,3)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铺垫、烘托、对比、象征、人称、想象、联想等。
象征可使思想、感情形象化、具体化,可使文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