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第PAGE2页(共NUMPAGES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8.3.1《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课题
8.3.1《公民基本权利》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
(1)认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认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道德修养:
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法治观念:
增强权利意识,学会珍惜、爱护自己享有的权利;
责任意识:
(1)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规定;
(2)懂得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重要性。
重点
宪法赋予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难点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规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
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34—42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2、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3、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4、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自由?
5、公民行使监督权要注意些什么?
6、为什么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
7、如何具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8、我国公民享有哪些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三、师生合作探究
(一)公民基本权利
探究一:运用经验
探究二:播放视频《公民基本权利: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点拨: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探究三:知识拓展
(1)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2)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
点拨:
(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年龄上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任何原因被剥夺政治权利。
(2)有小强的法律意识、群众观念和履职能力,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
探究四:知识探究
(1)政治权利的含义
(2)政治权利的内容
点拨:
(1)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探究五:知识探究
探究六:探究分享
言论自由是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点拨:
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它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
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其他公民的人格。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③公民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探究七:知识探究
政治自由
点拨:
(1)内容:我国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重要性: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探究八:探究分享
(1)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2)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点拨:
(1)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监督权。
(2)①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投诉和检举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
探究九:知识探究
公民享有监督权
点拨:
(1)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要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3)重要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探究十:知识拓展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点拨: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④参加听证会、论证会。
探究十一:相关链接
探究十二:知识探究
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