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附件2
和硕县高级中学精品课程规划性成果报告单
主备人:秦优优附议人:许丽丽、郝正江
课题:《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高二(7)班
课时:1课时
提供者:秦优优
单位:新疆巴州和硕县高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修1-1第二章的内容,安排在学完圆和椭圆之后,在高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简单曲线的参数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内容是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新知识的把握和掌控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这节内容较难掌握透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课题,拓展学生知识面,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和科研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观看图像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重点:双曲线数方程的定义和方法
②难点:利用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解读
利用定义和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让学生明确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预习反馈
由小组成员反馈预习的情况,有不懂得可以提出来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知识梳理
1.双曲线的定义
(1)平面内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__________等于常数2a.
②2a___|F1F2
(2)上述双曲线的焦点是_________,焦距是______.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
3、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应用
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
例题讲解
1:两焦点距离是8,双曲线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6。
(1)求焦点是F1(0,-4),F2(0,4)且过点P(2eq\r(2),-6)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求焦点在y轴上,且过点P1(3,-4eq\r(2)),P2(eq\f(9,4),5)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动圆M与两定圆F1:x2+y2+10x+24=0,F2:x2+y2-10x-24=0都外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
已知双曲线eq\f(x2,9)-eq\f(y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若双曲线上一点P使得∠F1PF2=60°,求△F1PF2的面积
对新学知识全面了解
随堂练习与学生展示
1求下列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1)与圆C:
相内切,且过点A(2,0);
(2)与圆和圆
都外切;
(3)与圆外切,
与圆内切
2。方程mx2—my2=n中mn0,则其表示焦点在轴上的。
3.若方程(k2+k—2)x2+(k+1)y2=1的曲线是焦点在y轴上的
双曲线,则k?。
4。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
若方程表示双曲线,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强化知识,巩固新知识点
点评与课堂小结
1.遇到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问题,要联想应用双曲线定义解题,点P在双曲线上,有||PF1|-|PF2||=2a
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主要有:一是没有给出坐标系,必须建立坐标系,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确定出方程;二是给出标准形式,要先判断出焦点的位置,如果焦点不确定要分类讨论,采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或用形如mx2+ny2=1(mn〈0)的形式求解.
3.应用双曲线的定义解题,要分清是双曲线的哪一支,是否两支都符合要求,结合已知条件进行判断.
培养学生梳理总结的习惯
作业布置
教材P92练习题第1、2、3、题
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学生姓名
评价日期
评价项目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课堂表现
回答问题
作业态度
知识掌握
综合评价
寄语
八、板书设计
?一,复习引入例1五,小结例题和练习3,应用
二,学习新概念例21,概念六,课下作业
三,应用举例四,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