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运用与语法知识测试卷.docx
文件大小:39.47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9.04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运用与语法知识测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汝之不惠,我则为之。

C.汝之不惠,吾将汝刑。

D.汝之不惠,吾将汝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之,虽一丈夫也,不能与之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

D.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2.《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3.《庄子》中“逍遥游”一文,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画卷。

4.《史记》中,司马迁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形容自己的著作。

5.《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著名诗句。

6.《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7.《楚辞》中,屈原的《离骚》被誉为“千古绝唱”。

8.《史记》中,司马迁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形容自己的著作。

9.《诗经》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著名诗句。

10.《论语》中,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念。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2.简述《孟子》中孟子的仁政思想。

3.简述《庄子》中庄子的逍遥思想。

4.简述《史记》中司马迁的史学成就。

5.简述《诗经》中《国风》的文学价值。

四、文言文翻译(每题5分,共15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庄子曰:“逍遥游于无穷之境,而不知其所终。”

五、古诗词鉴赏(每题5分,共15分)

1.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战国策·齐策二》

齐王问于颜斿曰:“吾欲伐宋,可乎?”对曰:“不可。”王曰:“何以知其不可?”对曰:“夫宋,形备而礼修,外假中国之权,内崇诸侯之赏。利则厚分其民,害则归咎于民。礼乐之所从生也,诸侯之所以事齐也。齐为韩、魏攻楚,楚王患之,故令昭阳将兵而伐齐。齐王闻之,大惊,悉国之大夫,将之士卒,以拒于境。楚师径进,齐师败绩。王乃使人请救于燕。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