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它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一切革命的文学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
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社会,这就是说,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节选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艺在革命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意识形态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的巨大影响力,并特别强调了革命文艺在宣传教育方面的关键作用。毛泽东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核心目的,在于理论上解决文艺与革命的关系,使之成为革命的有力武器。他明确指出:“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做斗争。这表明了文艺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革命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讲话》的发表标志着解放区文艺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变,确立了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在这个时期,人民艺术家赵树理的作品成为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新标杆。超树理以其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不仅体现了《讲话》精神,而且通过这些作品,他描绘了当时中国农村经历的大变革,展现了新农村和新生活农民的新面貌。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新的主题,还刻画了新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
赵树理的小说以其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格调,深刻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解放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而且对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境界产生了积极的改造作用。通过这些作品,赵树理成功地将文艺与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样的创作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来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即文艺必须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和革命作用。
(摘编自陈丽《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美学意义》)
材料三:
延安文艺座谈会标志着现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学走向唯物史观的真正起点,而且也是人民文学的创作与批评开始真正走进群众生活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毛泽东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学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能动且辩证的关系,明确提出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这一观点不仅肯定了文学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即文学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紧密结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
延安文学的“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其理论内核是唯物史观。这种转变意味着文学创作的态度和方法发生了根本变化,文学工作者不再只是从外部“观看”或“阅读”人民,而是要投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与革命实践相结合。这种转变彻底批判了以往以文人悲悯或想象为基础构造理念的文学旧传统,取而代之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真正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文学创作。
随着根据地文学的发展,文学与人民、历史之间的鸿沟逐渐被消弭和克服。现代中国文学开始形成具有本土意义的文学经验和文学形态。这种文学经验与形态的转变,不仅改变了作家群体的自我认知和民族认知,而且使得知识分子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情感中达成了高度的思想统一。人民渴求解放和敢于抗争的精神风貌,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推动着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出真正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摘编自包大为《现代文学从理念走向唯物史观的“延安时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工作者应成为革命机器的一部分,应服务于团结和教育人民,打击和消灭敌人。
B.根据材料二,赵树理的作品体现了《讲话》精神,通过小说描绘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