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沁园春·长沙》①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展现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②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③炼字选词精妙——红遍、尽染、碧透等富有表现力。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①表达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②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
《红烛,》①化用“红烛”古典意象,赋予新的含义,赞美奉献精神。②借助与“红烛”对话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③幻想和情绪渲染。④感叹词的回环使用。⑤诗句长短错落形成的节奏美。(“三美”主张)
《峨日朵雪峰之侧》①“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②蕴含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量。
《致云雀》①“云雀”的象征意义。②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③奇特的想象,大胆灵活的修辞手法。
《百合花》①写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②细节描写打动人心,展现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哦,香雪》①写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②捕捉生活场景,细致描绘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山村生活的变化。③人物纯真质朴,体现出生命的美好。④小说笔调清新,淡雅文字中洋溢着诗情画意。
第二单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①多方面、分层次地选取组织材料介绍人物事迹。②擅长以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及典型细节表现人物。③深入浅出地说明科学道理,进行科普表达。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利于传播。②较强的现场感。
《“探界者”钟扬》①选取典型事迹,全方位展现人物的风采。②引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其内在精神品格。③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对其成就的影响,引导读者思考德与才的关系。④记述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及回忆,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芣苢》①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②“采”“有”“掇”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画意。③重章迭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
《插秧歌》民歌手法:①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农家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劳作生活。②表现农民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③善用口语,浅白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
第三单元
《短歌行》①情感:在动荡的魏晋时期,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感慨生命短暂,以建功立业来抵抗生命的虚无。②语言:质朴刚健,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③手法:以酒与朝露比兴,化用大量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
《归园田居(其一)》①情感: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②语言:平淡舒缓,质朴清新。③手法(写景):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比喻、反衬、叠词、动静结合、远近结合。④结构:以“归”串联全诗,结构清晰。
《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情感:天姥山象征着现实世界,梦游天姥山=长安梦,梦醒仙境=被逐出长安。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实际上寄寓着对现实、权贵的抗争。②手法:浪漫主义的色彩,夸张的手法,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③独具匠心的构思:全诗不写惜别之情,却借“别”抒怀,另有寄托,隐含着不事权贵的政治追求。
《登高》①情感:通过登高所见,倾诉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虑国事、抱负无成的怅恨。②风格:现实主义,沉郁顿挫,句法严谨,对仗工整,却又不着痕迹。③意境:沉郁悲凉。
《琵琶行并序》①情感:典型的“男子作闺声”,古代文人通过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怀才不遇、漂泊零落的人生遭际。②音乐描写手法:大量的拟声词、恰切的比喻、侧面烘托,表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③景物描写手法:秋江月夜的景物烘托出苍凉、凄清的气氛,情景交融。④风格:现实主义。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称颂周瑜功业,借以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结尾自我宽慰,获得思想解脱。②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③正衬、反衬手法的运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全词借登亭观景,追溯历史,表达出对匆匆北伐的担忧和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②全词怀古伤今,风格豪迈悲壮。③用典贴切,寄意深远。
《声声慢》①通篇写“愁”,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徘徊低迷,凄楚婉转。②七组叠字,三个层次,逐层深入,文情并茂。③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别开生面。④用最平常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情感活动。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活动》①访谈。访谈前要作充分准备,了解采写对象→确定主题→拟定提纲→选定访谈对象。
②访谈中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切忌笼统、含糊不清。可将问答变为交谈,使气氛融洽。
③“志”: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表述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准确、平实、简明,自然融入个人的思考与情感。
④调查报告:报告一般至少要包括标题、目录、背景与目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