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考历史创新人教版讲义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第21讲.doc
文件大小:1.57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1.1万字
文档摘要

第2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7·课标全国Ⅰ,28)洋务运动的经济举措

2.(2017·课标全国Ⅱ,28)洋务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2017·课标全国Ⅲ,28)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4.(2016·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5.(2016·课标全国Ⅰ,40)近代解决人口压力的设想

6.(2016·课标全国Ⅲ,41)近代中国开放历程

7.(2015·课标全国Ⅰ,28)小农经济顽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8.(2014·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9.(2013·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016·课标全国Ⅰ,30)国民政府后期的经济政策

2.(2016·课标全国Ⅲ,30)民族工业对抗战的反映

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封建买办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鸦片战争后,中国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史论观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材补充

『史论观点』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在1928~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这十年,中国工业继续发展,速度有所提高,工业结构缓慢优化,工业的集中度有了一定发展,工场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厂的转化大量出现,资本的有机构成逐渐提高。……但影响工业持续增长的一些隐忧始终如影随形,农村购买力不足,缺乏农村市场的支持是中国工业发展基础脆弱的根本原因。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巧学妙用]

【构图解史】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

【漫画解史】洋务企业

★洋务派企业,就其体制而言,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类型。在具体操作中,则只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类型。官办军事工业,从性质上讲,依然是封建政府或官僚的一个生产部门而已。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资本主义企业性质。

【思维导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图解历史】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相互关系

【图解历史】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漫画解史】民族工业的困境

《破扇难挡暴风雨!》(1930年)

★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面前,提倡国货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①外国资本主义②家庭棉纺织业③商品化④内忧外患⑤清朝统治⑥江南制造总局⑦轮船招商局⑧京师同文馆⑨甲午中日战争⑩中国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外商企业

?东南沿海?继昌隆缫丝厂?民间设厂?内地?民族资产阶级

考点二①辛亥革命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③暂时放松④纺织业⑤较快发展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⑦棉纺织业⑧官僚资本⑨战时体制

⑩《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官僚资本?苛捐杂税

考法1史料主旨类——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和影响

【考题1】(2016·课标全国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方法突破』

★明立意从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

★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适中。对近代自然经济趋向解体及历史地位的认识出现偏差,近代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虽逐渐解体,但在近代历史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史论链接』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解体的动力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②解体的速度和程度不均衡,东南沿海尤其通商口岸比内地迅速。

(2)影响

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同时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③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考法2史论阐述类——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2】(2017·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