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NUMPAGES8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
2025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天津卷)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次观摩课上,历史老师抛出了“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的观点,以下最能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是我国人类遗址(???)
A.数量较多 B.分布较广 C.出土的化石 D.环境优越
2.1976年陕西临潼县出土一件青铜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如图)。其腹内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甲子日早晨),岁鼎(木星正当中天)。”该青铜器(???)
A.记录了武王征商中涿鹿之战的史实 B.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腹内铭文的字体是笔画规整的小篆 D.有助于确定周武王灭商的准确年份
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度管理地方 B.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C.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事务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4.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下表中的政策(???)
统治者
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
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北魏孝文帝
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崇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思想大一统的确立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5.下列内容可以反映出(???)
著名的“治世”
中外文化交流
隋文帝:开皇之治
玄奘西行
唐太宗:贞观之治
遣唐使
唐玄宗:开元盛世
鉴真东渡
A.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B.唐朝与欧洲和非洲等都有交往
C.隋唐时期多彩的文学与艺术 D.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6.“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材料中叙述的这个王朝是(???)
A.宋朝 B.金朝 C.元朝 D.明朝
7.《全球通史》记载:“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下列选项与当时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状态相符的是(???)
A.创立科举制度 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建立行省制度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8.有趣的漫画为更好的学习历史增添了独特的趣味,下面四幅漫画记述了“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9.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
A.中体西用 B.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C.东学西渐 D.农民渴望得到土地
10.美国作家哈尔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次行军(???)
A.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 B.凝聚了崇高的红船精神
C.铸就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D.坚定了不屈的抗战精神
11.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由此推断其探究的是(???)
彭德怀在前线
拆除日军防御工事
破坏日军控制的铁路
攻克日军据点
A.徐州会战 B.武汉会战 C.太原会战 D.百团大战
12.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图书出版社发生的变化,与该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年份
私营出版社(家)
国营出版社(家)
国营所占总数比例(%)
1950
184
27
12.8
1953
356
62
14.8
1954
290
70
19.4
1955
19
77
80.2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开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精神形成于(???)
A.社会主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