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历史(南通卷)-2025年中考考前押题预测模拟(全解全析).docx
文件大小:169.64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9.09千字
文档摘要

PAGE8/NUMPAGES11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

2025年中考最后一卷(南通卷)

历史·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晋国用铁制模具铸造大型铁鼎,又把“刑书”铸在铁鼎上来颁布刑法。据此可知,当时()

A.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B.冶铁技术取得较大进步

C.出现了最早的成文法律 D.铁制农具得以普遍使用

【答案】B

【解析】分析题目:春秋时期晋国用铁制模具铸造大型铁鼎,说明冶铁技术在材料加工、铸造工艺等方面取得进步,B符合题意;题干未提及诸侯争霸相关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A;公元前18世纪左右古巴比伦国王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律”,排除C;题干围绕铁鼎铸造,未涉及铁制农具使用情况,更无“普遍使用”的依据,排除D。故选:B。

2.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这反映出汉代()

A.彻底解决汉初遗留的王国问题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河西地区经济从游牧转向农耕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B

【解析】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解决汉初遗留的王国问题,主要是针对国内诸侯势力,排除A项;

据题干“如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这反映出汉代”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敦煌邮驿示意图展示了敦煌地区较为完善的邮驿系统,邮驿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信息的传递,从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图中主要呈现的是邮驿站点和线路等信息,没有关于经济生产方式转变的内容,排除C项;但仅从这张邮驿示意图,只能看到敦煌地区内部以及与周边部分地区的邮驿联系,不能充分体现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B。

3.靖康之变(指金灭亡北宋)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与金耻辱议和,仅保有江南一隅,凭借易守难攻的优势避开关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以维持王朝的统治。材料反映了()

A.北宋灭亡的背景 B.宋金议和的影响 C.女真崛起的原因 D.南宋偏安的表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并未积极收复北方失地,与金达成耻辱性的和议,仅保江南地区,凭借地理优势避开关外威胁,以维持统治。题干明确描述了南宋在失去北方大片土地后,选择定都临安,不思进取,仅保江南一隅,并依赖地理优势来维持统治。这正是南宋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的典型表现,D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北宋灭亡后的情况,而非其灭亡的背景,排除A;虽然题干提到了与金的和议,但主要是描述和议后的南宋态度和行为,而非和议本身的影响,排除B;题干并未涉及女真崛起的原因,而是描述了南宋在北宋灭亡后的状况,排除C。故选:D。

4.19世纪末,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B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二人著书立说,表达了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思想,B项正确;两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两人没有彻底抨击封建伦理道德,主张解放思想,宣扬民主,排除C项;两人选择的是改良道路,不是发动革命,排除D项。

故选B项。

5.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概括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追求世界和平。“旧邦改造”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