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0/NUMPAGES10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
2025年中考最后一卷(广州卷)
历史·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将自己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和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教材-中华文明的起源)根据下面材料可以判断出的史实是()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意为尧命令羲氏与和氏,遵循上天的规律和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
陶寺观象台遗址复原图
A.陶寺遗址被认定为尧的都城 B.史前时期已有对天象的观测
C.陶寺时期最先出现原始农业 D.长江流域最早出现天文历法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强调“为政以德”,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墨子主张“选贤举能”。这说明他们都关注()
A.道德规范 B.文化教育 C.国家治理 D.人才选拔
3.(优秀传统文化)农书《四民月令》记录了东汉田庄的多种生产经营情况。农业生产有谷物栽培、畜牧养禽、种植蚕桑果木:手工业生产有纺织、酿酒、制酱等。这表明,东汉田庄()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盛行自耕农经济
C.生产中精耕细作 D.具有自给自足性
4.(新材料)下面是《北齐校书图》(局部),此图描绘了北齐皇帝命文士刊定《五经》等儒家典籍的情景。图中一名文士坐在胡床(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上,正在审读。这一图景反映了()
A.北齐实现了全国统一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C.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D.五代十国的更迭分立
5.下图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权力秩序及其结构,该结构明显体现出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君相分权 B.六部平等 C.权力制约 D.皇权至上
6.隋唐时期的中外交往,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的多元格局。这体现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C.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D.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7.《东京梦华录》中记述:“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上述内容反映了北宋()
A.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B.坊市界限分明
C.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
8.(新情境)如图是明朝初期胡椒售价的方块堆叠图。由此可见()
A.明朝时胡椒开始传入中国 B.郑和下西洋后胡椒大幅降价
C.明政府完全垄断胡椒销售 D.晋商徽商大量从事胡椒贸易
9.清康熙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前后编辑过三部《大清一统志》。此外,清军平定西域后,乾隆帝也下诏集辑《钦定皇舆西域图志》,详载边疆地区情况。这反映了清代()
A.边疆隐患得以根除 B.民族政策灵活多变
C.国家版图意识增强 D.地图测绘技术提升
10.“日本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自此,列强看待中国的目光不再是‘天朝上国’,而是一个可以‘按国际规则’分割的猎物。”英国《泰晤士报》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1.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则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科技 B.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致力于探索国家的出路 D.主张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12.“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以上歌词描写的是()
A.北伐战争击溃吴佩孚主力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 D.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13.下表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阶段、时间与中心任务。根据表格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阶段
时间
中心任务
第一阶段
1940年8—9月
摧毁正太路交通
第二阶段
1940年9—10月
继续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