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41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9.35千字
文档摘要

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88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66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果是的相反数,那么a的值是(???)

A.0 B.3 C.6 D.

2.五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主视图是(????)

A.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如图,,,则的度数是(????)

A.61° B.62° C.70° D.72°

5.为了解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若干户家庭的某月用水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关于“月用水量”的数据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月用水量吨

户数

A.平均数是 B.中位数是 C.方差是 D.众数是

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BC的三等分点,则EP:PQ:DQ=(??????).

A.1:1:2 B.3:2:5 C.5:3:12 D.4:3:9

7.下列图象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A. B. C. D.

8.有一圆锥,它的高为8cm,底面半径为6cm,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A.30π B.48π C.60π D.80π

9.若线段,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是的中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是的中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是的中点…,按这样操作下去,线段的长度为(????)

A. B. C. D.

10.如图所示,抛物线经过点,与轴的交点在和之间,对称轴为直线.下列说法:①;②;③;④若与是抛物线上的两个点,则;⑤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正确的个数是(????)

A.5 B.4 C.3 D.2

二、填空题

11.计算:.

12.如图,在△ABC中,∠B=60°,∠C=70°,若AC与以AB为直径的⊙O相交于点D,则∠BOD的度数是度.

13.若是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则的值为.

14.已知四边形为菱形,其边长为,,点在菱形的边、及对角线上运动,当时,则的长为.

15.如图,中,,,以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后得到,且点在边上,则旋转角的度数为.

16.在三角形纸片ABC中,,,.将该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斜边BC上的一点E处,折痕记为BD(如图1),剪去后得到双层(如图2),再沿着边某顶点的直线将双层三角形剪开,使得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则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cm.

三、解答题

17.

(1)化简求值:的值,其中.

(2)解不等式组:,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

18.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求及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满足?若存在,求出实数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某校在七、八两个年级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为了解比赛情况,从两个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他们的成绩进行了整理、描述和分析(满分为100分,学生成绩均为不小于60分的整数,分为四个等级:D:,C:,B:,A:,信息如下:

信息一:七、八两个年级学生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七年级学生成绩的频数直方图????????????????????八年级学生成绩的频数直方图

信息二:七年级学生成绩在B等级的数据(单位:分)如下:

80

84

85

86

87

87

87

87

89

信息三:七年级学生成绩的扇形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抽取的七年级学生成绩为__________等级的学生人数最多(填“A”或“B”或“C”或“D”);

(2)求七年级扇形统计图中D等级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该校七年级共有320名学生,全年级学生都参加本次大赛,请估计成绩为A等级的学生人数;

(4)把七年级抽取的学生成绩由高到低排列,记排名第五的学生成绩为,把八年级抽取的学生成绩由高到低排列,记排名第五的学生成绩为,比较,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0.图1是某越野车的侧面示意图,折线段表示车后盖,已知,该车的高度,如图2,打开后备箱,车后盖落在处,与水平面的夹角.

(1)求打开后备箱后,车后盖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2)图3,若停车位后是一面墙,距离是,与的夹角为司机打开后备箱至最高点取货,车后盖有没有刮到墙的危险?请说明理由.(结果精确到,参考数据:,)

21.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OD⊥BC于点D,过点C作⊙O的切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