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福建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福建中考语文可能涉及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一、古诗词默写
1.《论语》十二章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句子。这些句子体现了儒家的修身、治学等思想。
2.《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诗展现了曹操的壮阔胸怀和伟大抱负。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哲理,经常被考查。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生动地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景色。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二、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
1.实词
-在《出师表》中,“遗”有“wèi给予”的意思,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卑鄙”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桃花源记》中的“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2.虚词
-“之”字用法多样。作助词时,可译为“的”,如“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作代词,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而”字可表并列(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表承接(如“温故而知新”《论语》)、表转折(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等关系。
三、文学常识
1.古代作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陶渊明,东晋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等,他的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
2.现代作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其散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四、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
-主要人物祥子,他的三起三落的经历是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他最初老实、健壮、坚忍,怀揣着买车的梦想努力奋斗,但在经历了大兵抢走车子、孙侦探敲诈、虎妞难产而死等一系列打击后,他逐渐堕落成一个自私、懒惰、狡猾的行尸走肉。
-虎妞也是一个重要人物,她大胆泼辣、精明能干但又有点变态。她与祥子的关系对祥子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如战场上的搏杀、工地上的磨难、疾病的折磨等,但始终坚定信念,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1.记叙文
-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晰,使读者对事件的发展过程有清晰的了解。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等。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对话和独白,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等。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
2.说明文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常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
-空间顺序,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