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3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不确定性
(审题指导与例文)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最好将“如果……就不妙了”的想法,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
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如果”与“即使”虽同属假设复句的关联词语,但放在“如果……就不妙了”和“即使……也没什么”的不同语义中,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如果……就不妙了”,后面跟着的是灾难预设。比如在“如果考不上名校就不妙了”中,“不妙”作为结果补语,通过程度副词“就”强化后果的严重性,构成“条件—灾难”的强关联。这种表达折射出当代青年对确定性的病态依赖。而“即使……也没什么”,则是对“如果……就不妙了”的破界智慧。比如“即使创业失败也没什么”的句式中,“没什么”作为轻量化处理,通过“也”的转折消解后果的绝对性。
你可能会对“不确定性”有了新的创造性认知,比如“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你可能会从之前的焦虑、心慌,变成了现在的趣味和兴奋,因为“不确定”才会有多种可能。毛泽东同志就说过:“一张白纸,好画最好的图画。”如果真的这样想,并且真的去画,那么,我们这种自身心智模式下对“不确定性”的认知,就从“不好”的维度上升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这样的话,你就赋予了它“好”的品质。而至此,你悦纳了“不确定性未来”,也同时“悦纳”了你自己,你的心灵与头脑也开始从狭窄之地走向广袤无限的空间,于是你感受到了由衷的喜悦。?
【例文】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①世界斑斓多变,我们眼下面对的未来充斥着不确定性。有人时常因这种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不住地担忧未来如果发生了一些事就不妙了。而在我看来,倘若我们能够有“即使…也没什么”的勇气,方能更好地在不确定性中抓住个人的主体性。?
②“如果…就不妙了”的想法是个体站在当下时间节点,对过去选择和经验的审视和对未来的预判,是现代人处于加速社会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大多基于以往的经验,对经验的不断反思、总结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规避了可能到来的不妙结果,比如在急于赶往某地时,“如果迟到就不妙了”的想法会使我们加快脚步,从而减小迟到的概率。但这种想法也常给人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不安:“如果…就不妙了”只是对未来复杂性的一针姑息剂,它带来了个体克服未知的动力,却同样带来恐慌和不安,以致于我们最终常因自己内心的惧怕而将事情拉入墨菲定律的深渊:我们越不想让什么发生,它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于是,将消极的自我保护转变成中性的想法,即“即使…也没什么”,便是我们更好对抗不确定性的一剂良方。“即使所有坏事都发生了也没什么”既非盲目地对未来感到乐观,亦非失去希望的自我放弃,更非自我麻醉式的消极避世态度。和“如果…就不妙了”一样,“即使…也没什么”同样是心理预期和克服不确定感的自我保护机制,但将想法转变成后者的优势在于:我们能够在肯定句中找回被未来不确定性撕裂的个人主体性,并以此为支点去掌控看似“不可知”的未来。“即使…也没什么”的达观态度给予了我们“人生重开”的勇气,正是在这种勇气的驱动下,我们才能以更轻快的“竹杖芒鞋”为心灵旅程保驾护航。
④归根结底,无论是“如果…就不妙了”,还是“即使…也没什么”,都是个体在现有经验、未来未知的共同作用下的个体的自我审视,其本质并无孰优孰劣,而关键在于选择哪种想法才能让我们能够以更从容的态度去找到不定中的恒定。正如伍尔夫所言:“我有根,但我流动。”我想,选择用“即使…也没什么”去面对未来,在流动不止、变幻不息的当下加速社会,或许是一条更优路径。
⑤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我们青年人的人生底色上,需有重新出发的勇气和正视未来的信念,我们依托于此,在连续的时间中,立足自我,向多彩未来出发,烟雨任平生。
【评分】点评:一类文,20+20+20=60分
【名师点评】
1号标杆作文为60分的满分作文,评定出这个“标杆”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应该说,这个满分的标杆1号文,对于绝大多数阅卷者和考生,标杆功能虽有却不大。但是,1号标杆成为人们的期待的必然,人们心中都试图为之画像,它毕竟是一次考试的最佳代表,是深圳二模考试的“样板间”,有其“孤高”的代表性和“泛众”的观赏性。因此,1号标杆难评也是自然,有时满分标杆卷会空缺,但这一篇,是满分作文。
如何点评,给其应有的评语,贴切不空泛,也能写出“满分评语”,这自然也难。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想了很久,决定用“以终为始”之策,即从结尾看,由“逆”得“顺”,看文章是如何做到“圆合无垠”一以贯之的。
结尾段:①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②我们青年人的人生底色上,需有重新出发的勇气和正视未来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