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诗形象(生用).docx
文件大小:31.69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3.76千字
文档摘要

将规范修炼成习惯,把认真内化成性格。任何成就的背后都有着坚定而执着的心。

PAGE8

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和手法

高三语文组曹文娟

【复习目标】

复习并熟练掌握鉴赏古诗形象的答题模式

复习并熟练掌握古诗鉴赏的艺术手法。

【知识链接】鉴赏古诗形象的答题模式

一、景物形象常见题型,请写出常见问法:

答题模式:①诗歌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的意境或氛围(用时间、地点、情境、事件作定语);

②翻译诗句;

③有手法要答手法;

④表现了……的意境;⑤表达了诗人……情感。

二、人物、事物形象常见题型,请写出常见问法:

答题模式:①一句话概括事物形象(概括事物形象的特点,注意从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

②结合诗句分析从哪表现出来的;

③有手法要答出手法+分析;(②③可以合为一点)

④塑造了诗人……形象。

【一句话概括事物形象:描写了一个……的形象(也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考虑)

外在:诗中表现的特征(外貌、神态、动作、形态、色泽、气味等)+类属】

内在:诗中表现的性格、气质、精神、节操、才华、情感等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答题模式:①概括形象特点1+分析;②概括形象特点2+分析;

③概括形象特点3+分析。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15.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分)

【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2017年全国Ⅱ)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2016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案】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

【知识链接】掌握古诗鉴赏的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写景诗)

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托物寓理;(咏物诗)

借古讽今、借古伤己(今)、借古抒怀;(咏古诗)

用典抒情

借事抒情(叙事见情);

(除此之外,用任何一种手法抒情都可以作为抒情手法:比如衬托、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动作、情态、想象虚写等手法。)

(2)描写手法:

顺序:远近高低俯仰、时空交错(多用于登高、怀古诗)

感官: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有形),视听味嗅触等多种感官结合,通感、色彩映衬

其它:虚实(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动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以有声衬无声)、正侧、细节、白描、点面、衬托(正、反)、名词意象叠加(列锦)、想象联想等。

(以上是景物描写手法)

描写内容:动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声音等特征

静物——形态、色泽、气味等特征

描写角度:正面——以上的手法、细节、白描

侧面——环境烘托、他物衬托、虚写

其它:衬托(正、反)、动静、虚实、抑扬、比兴、象征、想象联想等

(以上是人物、事物描写手法)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通感、借代、夸张、对比、排比、对偶、用典、化用、双关、设问、反问、反复、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