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传统节日习俗.ppt
文件大小:3.9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2.6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第1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元月,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唐宋更加兴盛。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不久,就宣布要连续赏灯十天,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三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第2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观灯走百病你知道吗?第3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第4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观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提倡佛教的汉明帝时期(公元58—75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第5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日复一日有奔头(8笔字)答案:奋没钱只得光脚丫(成语)答案:金无足赤学鸡叫,学狗叫,逗得宝宝开口笑(食品品牌名三)答案:喔喔、旺旺、娃哈哈下面的灯谜猜猜看吧第6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走百病“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第7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由于古代女子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的姻缘。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第8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第9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夕节的习俗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当天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第10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12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重阳节的的由来与传说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恒景除魔的传说第13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重阳节习俗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你知道吗?第14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杜甫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第15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第16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第17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除了插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第18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至节第19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至节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