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二轮读懂诗歌答案.doc
文件大小:35.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1.49千字
文档摘要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内容及情感答案

一、考查内容

一、1、诗人一路寻访获得了哪些“佳趣”?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走错道路顿生惊异的快乐;②观赏形态奇特蟠松的快乐;

③倾听清脆悦耳鸟语的快乐;④流连清新美丽山色的快乐;

⑤品尝甘甜清冽美酒的快乐;⑥收获与友切磋棋艺的快乐

二、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遏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考查意象

一、(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①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②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二、

(3)诗歌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

【参考答案】①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沧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了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②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

三、考查情感

一、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参考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二、15.本诗尾联“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涧底”孤松不畏“岁寒”,枝叶如故,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品格;

②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

③用“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保持高风亮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15.这首词中作者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除夜守岁,引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年老体衰的伤感,“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便是明证;(2分)

“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初开的梅花给了作者些许安慰;(1分)

③“邻娃已试春妆了”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1分)作者认识到应当趁精力未曾全衰,去感受大好春光的昂扬情感,正是“朱颜哪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2分)

课后巩固

一、14.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表现:春日把酒,绕道送客,常去观花。

原因:①、刘禹锡仕途不顺,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②、喜爱山水,寄情于山水。

15.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①、“诗情更远”表达出对刘禹锡诗歌艺术及才华的高度赞赏;(称赏其诗才)②、末句一方面表达出作者对刘禹锡当前境遇的慨叹和同情;(同情其境遇)

③、同时也是自己感知对方心意,希望彼此成为知音的期许。(期许为知音)

二、(1)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参考答案】首联“剩不安”直接点出诗人应试不第而焦虑不安的心情,次句仍然保留了这种心情,随着船只的行进,诗人心情也起了变化:“喜至”“忧宽”即长期紧锁的愁容舒展了;沉重积压的忧思宽解了,心情由开始的不安交际而逐渐变得喜乐安定。

(2)请分析“南枝鹊”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自比“南枝鹊”,同时化用典故(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反用其意,从而形象生动、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安定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