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散文二轮复习之句段和标题作用学生.doc
文件大小:71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1.2万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8

散文二轮复习之句段和标题作用

高三语文组柳鑫陈雪(4.11)

【学习目标】

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理清答题思路。

2.熟练掌握句段作用答题技巧,恰当使用术语,规范精准作答。

【知识储备】

(一)句段作用

总答题原则:整体上要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三个方面作答。

(1)内容上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

1、语段本身表达了什么意思。

2、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或者揭示了)中心。

3、表达的感情:奠定了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结构上,是指所给句段与题目、全文和其他文段的关系,所以,首先看所给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不同位置作答

开头段: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结尾点题。

中间段:一般只是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表达上

如果该语段有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运用了修辞(引用、排比、使用问句等),或者景物描写,一定要指出手法并答出其好处。如引人入胜;引人思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渲染气氛等

补充说明

1、作者在散文中往往会插入或引用引用材料,其作用一般如下:

(1)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

(2)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

(3)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4)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性,引进读者兴趣,含蓄地表明态度,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2、如果材料是插入史实或者与传统文化有关,那么该材料就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寄寓着作者某种深沉的情感。如果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此外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3、反复出现的句子

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4、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重点考虑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氛围等作用。

5、首段连续发问——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6、开篇连续感叹——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标题作用

1、答案组织:从内容(点明写作对象、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结构(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和表达来组织答案。

2、理解标题作用的方法

(1)注重结合标题含义分析其作用。理解标题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看是否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注重结合标题特点分析其作用。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情、暗示主旨的作用。常见的作用术语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

(3)注重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从标题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旧题回顾1】

无人捡拾的柴禾

蒋殊

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饭香味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捡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得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的冬季。

⑤在捡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得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⑥冬天,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