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学案 (教师版).doc
文件大小:4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7
总字数:约6.19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6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答题模式学案

制作人:刘海勇、逄格阏2018.3.28

第一种模式景物形象型

提问:1、诗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诗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如果分值高,按照下面的答题模式答①②③④⑤)

2、诗歌(句)描写的景象有什么特点?(如果分值低,主要答①②,③⑤如果很明显也可以答一下)

3、诗歌(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参照下面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模式:①一句话概括景物形象(用时间、地点、事件、景象特点作定语);

②翻译诗句或指出景物(意象);(①②可合为一条)

③有手法要答手法+分析;

④表现了意境……特点;(此点可归入第一条中)

⑤表达了诗人……情感。

练习1: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小桥流水,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2分)。从视觉与色彩等角度渲染出隐居者闲适雅寂的情怀(2分)。?

附:意境种类

1、我们常用的有关意境概括的词语有: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苍莽壮阔、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清净幽远;

伤感类:凄清孤寂、凄凉寥落、哀怨低沉、萧瑟肃杀、冷森幽僻、荒凉冷寂、苍凉悲壮;

华美类:富丽堂皇、繁华热闹、华美绚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朦胧渺远、空灵迷茫、虚幻飘渺;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景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概括景物描写的内容(翻译诗句),再根据诗句的位置作答,具体分为:

1、开篇写景:

①交代诗人抒情的季节、时间、地点、背景等;

②总领全诗、照应题目、开门见山;

③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

④烘托……形象;

⑤为下文(议论……、描写……、抒发……)作铺垫。

2、中间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

②烘托……形象;

③承接上文的……,为下文(议论……、描写……、抒发……)做铺垫。

3、景语作结: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①总结全诗;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②能引起读者联想,抒情含蓄而委婉,意旨留白,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③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情感。

全诗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练习2: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①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②絮帽:绵帽。③铜钲(zhēng):古代乐器名。④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首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整体上看首联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答案】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用:①点明了季节气候和出行环境,为下文设置背景。②“欲山行”总领下文,引出下面六句对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具体描写;③“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感情基调。

第二种模式人物、事物形象型

提问:1、赏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2、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有什么特征?

答题模式:①一句话概括人物、事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注意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

②结合诗句分析从哪表现出来的(可翻译诗句,也可引用词句);

③有手法要答出手法+分析;(②③可合为一点)

④表现了诗人……情感。

练习3: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6分)

?【答案】:①容